时间不给我时间。”
不知道怎样结束,于是就无奈地结束了。”现在想想这篇文章,陈少明心里一直只能有“呵呵”和冷笑来麻痹自己,也许这样自己会好点,也迫使自己不再去想。
“离开的人,走得云淡风清,而留在原地的人,却苦苦守候,只剩下记忆里那些黑白分明的时光,而后直到那些记忆也不分明了。于是在每个漫漫长夜中都是在思念中度过。那种滋味不会留下刻骨的伤,可是会一刀一刀的凌迟你的心,到痛,到哭,到麻木,到哭也哭不出来。”脑中不在想着那无奈,陈少明突然说出这句话,但声音不大,只有杜牧和庄艳听得到。
听到陈少明那带着无奈的声音,杜牧和庄艳装过头看着陈少明,很是奇怪怎么就这么一会儿,从原本那已经有点男人气概的样貌变得那么的成熟稳重。
他们两人怎么么会知道陈少明在刚才已经想通了很多呢,现在的陈少明已经不是以前的陈少明了,如今陈少明变得比以前会更加的冷静。
没有理会两人的目光,陈少明继续说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杜牧很是奇怪的跟着念了一遍,心中的好奇更加的强烈,对着陈少明说道:“是谁写的,表达了什么意思。”
陈少明呵呵一笑,然后耐心的解释道:“是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即景抒情,通过伤春来抒发亡国亡家之痛。词人将春花凋谢,水长东流这类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生长恨”相比照,实乃历经悲酸所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了。 词的上阕写景以暮春时节,雨打风吹,落红无数,春去匆匆,喻帝王生活之消散,作画之短暂,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之心境。首句“林花谢了春红”,似纯然写景,却是景中含情,“春红”,既代表着美好季节,又代表着美好之色彩。春花不全红,红是艳色,故以红代表所有春花。如此美好的景物,却落得“谢了”之结局,情之哀切, 不言自明。“了”字作为语助词,有完成义,是加重语气之口吻,既表现林花“完了”的现状,又是词人的沉重叹惋。接下去“太匆匆”三字,以浅显的口语,把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的挫折之悲浓缩于其中,著一“太”字,使前句所唤起的叹惋之情更为强烈。末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句,以九字长句,直叙林花匆匆谢去之因,实乃大自然风雨相摧之故。此句是描述暮春实景之景语,也暗喻南唐国亡缘于外力打击,是情语。“朝”、“晚”二字,是朝朝暮暮之意。“寒雨”的“寒”字,点出了“雨”之冷酷。“风”字虽未及“寒”,但晚来之风,又有寒雨相伴,其寒不言而喻。朝朝暮暮,雨打风吹,“林花”又如何能不过早尽落呢?寥寥数字,不独告知了“春红”落尽之气候原因,透出了风风雨雨数量之多,对花摧残之久、打击之重,且把“无奈”二字写足了。失意人偏遇失意物,叹“林花”,宛然也是自叹了。词的上阕虽然是状客观之景物,却借“太匆匆”、“无奈”诸词,使句意染上了主观情调。 词的下阕转写对“林花”的眷恋之情,暗喻人事,抒发了好景不现、失国难复之恨。首句“胭脂泪”,用拟人手法,女子脸抹胭脂,泪流过脸即成“胭脂泪”。这是承“林花谢了春红”句,语意双关。就花而言指朝暮风雨俱侵,雨打落红,状如胭脂之泪,是艺术联想。就人而言,则是流年忧患哀伤,泣血成泪。事实上,李煜不正是在那“朝来寒雨晚来风”——宋兵纵马挺戟的胁迫下,仓皇辞庙的吗?花本无泪,此泪,当是李煜“以血书者”之泪,是他“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使然。此句虽从杜甫《曲江对雨》诗中“林花着雨胭脂湿”来,却凄凉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