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男孩欲言又止。

    周英子已经端菜上饭,见状赶紧走过来抱走他,“不准胡说,是叔叔和姑姑。他们有大事,不准捣乱!”

    晚餐很丰盛,一大盆红烧鱼,辣香味浓。一大盆山蘑菇炖鹅,鲜嫩扑鼻。一缸陈年糯米酒,醇酒飘香。不知为何,巫婆忽然母爱泛滥,非得把小男孩抱在膝上吃饭。

    晚饭过后,刘国栋和林柱民则上船去忙活开了,周英子母女俩和两名船工,在院内给他们准备干粮、水等必需品。

    周铁犁向虞松远、巫婆和林涛介绍了陈老大的情况。

    陈老大也是华侨,在前几年安南排华时,全家被从安南南部赶到安北。当时情况很糟糕,陈老大生病、女儿即将临产,父女俩掉队了,幸被现在的周大嫂相救。陈老大的原配妻子带着儿子、女婿和他的父母逃回国内,被安排在一个华侨农场里。

    周大嫂生活的这个小村寨,只有五六户人家,基本都是当年逃难来的华侨。当年,她全家家产被没收,一家七口被从海滨城市土伦赶到这里。后来,父母、爱人和孩子,相继都死了,只剩她一个人艰难度日。

    陈老大伤愈后,原想带着闺女一起返回国内,再也不来安南这块伤心之地。可女儿周英子有孕在身,耽搁了行程。恰巧这时,朱国英、杨明涛、徐天一等人,化妆成落难的华侨,从安南首都罗城郊区出发,一路辗转到这里。

    那是一段十分凄惨、血泪斑斑的苦难岁月,是一百二十万华侨不堪回首的恶梦经历。在当时的安北山区,随处可见落难华侨的身影。男女老少,衣衫褴褛,他们财产被没收,象牲口一样,被从安南的南方一路驱赶而来,逃向故国。很多**离子散,病饿相加,孤苦无助,死在返回故国的路上。

    徐天一等人,救出杨明涛,离开那个叫纳加的小村子后,辗转来到这个深山中的临河小村寨,在这里整整住了半个月。

    那时这里还没有村寨,是实在走不动了的十几个华侨,抱团取暖,互相组合成了几户人家,搭建起几座茅棚,躲在这个渺无人烟的小河畔,朝不保夕、苟延残喘。

    徐天一等人的到来,给绝境之中的陈老大等人带来了生机。几幢简易的竹楼搭起来了,曾经都是城市居民的华侨们,学会了打渔和打猎,有了基本的生存技能。也就是这半个月,陈老大决定不回国了。在朱国英和杨明涛的主持下,他正式娶了周大嫂,并在这里定居了下来。而这个无名小村寨,也成了纳加公司的交通站。

    后来,女儿也平安地生下了小外孙,一家四口便在这个肥沃的河滩安下了家。为了感谢周大嫂的救命之恩,也因为秘密工作需要,女儿周英子刻意改姓周。

    “那么,国内的家人你还联系么?”林柱民问。

    陈老大叹口气说:“我是后来通过组织,才了解到他们平安回到国内的消息的。现在,我有时一年能回去两三趟。最可恨的是我女婿,这个混小子回去的第二年,就与别人结婚了。纳加同志已经同意,春节后,让我女儿和外孙到澜沧,到龙傣部族生活、工作。”

    特殊的年代,华侨们凄惨的人生经历,深深感染了小队众人,每一个人眼里都含着怒火。

    从陈老大的话语中,虞松远能感到,他并不知道徐天一的真实身份。或许他根本就想不到,当年那个英姿飒爽的小姑娘,会是今天堂堂的纳加公司的掌舵人。作为南亚总部的负责人,这个女人脑袋得多么大。在条件极其艰险的形势下,要带好这样一支队伍,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这时,巫婆看看表,规定的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