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仪,历史上历来就有几种说法。有人认为,他是在苏秦之后。也就是比苏秦出道晚几年。也有人说张仪在苏秦之前,历来是争论不休。史记和资治通鉴都认为张仪在苏秦之前,甚至张仪死后苏秦才出道,然而据战国一些史料记载,张仪则是苏秦的配合者,苏秦的合纵政策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六国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脆弱的,各国之间互相猜忌,互不相让。然而维持他们合纵的唯一条件就是强秦的威胁。一旦危险解除,合纵也就随之破裂。在前面的章节里我曾经说过,春秋是在礼制掩盖之下的伪君子时代,战国则是礼坏乐崩之下的真小人时代,苏秦搞合纵,并非为了六国命运,而是为了他自己的飞黄腾达。既然是为了自己,他就必须保证这个政策不被破裂,否则他自己就会完蛋。保持这个关系的条件就是强秦的威胁。所以,他选择了一个配合者,这个人就是张仪。张仪,是他的同门师弟,因此,要说张仪在苏秦之前,不大可靠,为什么呢?因为楚国就是在张仪的连横策略下灭亡的,要说苏秦在张仪之后,楚国都亡了,他怎么率六国相印?然而苏秦却并非是请张仪来配合他,反而是激他。也就是所谓的请将不如激将!怎么个激将法?这个在上一章说过,我也就不再提了,张仪是个大骗子,骗了谁呢?楚国。张仪一生的大作为的确很多,但最严重的自然是把楚国骗得惨不堪言!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313年,前面讲过,战国是一个利益至上的时代,各国之间利益为尊。这六国合纵本来就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打个比方。你们六兄弟共同打拼,赚的钱大伙平分。我这边呢遇见了一位高富帅,有钱有势,跟着他混每个月能给我n多好处。有一天这位高富帅想把你也拉过来当小弟你愿意不?当然,你不会背信弃义什么的这个很难说。但是六国本来就不合。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才合起伙来对抗强秦!现在有更大的利益了干嘛不要?于是秦国下手了。一挑就挑中了强大的楚国。于是就派张仪出使楚国。
张仪来了之后就开门见山的跟楚怀王说,如果您愿意跟齐国绝交,我们秦愿意奉上六百里土地作为答谢。这话一听就感觉不对劲。可是楚怀王却喜出望外。分分钟答应了张仪的请求。有人提醒他,说大王啊,这事儿得从长计议啊。再说了,秦的地是那么好拿的???这事屈原也向楚王建议过,可惜,楚王不理他。后来,屈原还被流放。我觉着这事儿有蹊跷。想想这事儿发生之前的赵国,不是也曾被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过和氏璧吗?虽然没成功,但还是可以看出秦国及其不讲信用。你说这搞个绝交就能拿六百里地,说出来也没人信啊,更何况给你了你能守得住吗?可这楚怀王偏偏不考虑这些。立马照办。分分钟就跟齐绝交了。于是就派使者去秦国领取封底。张仪却称病不出,闭门谢客。楚国的使者苦苦等了三个月,却依然毫无动静。楚怀王八成是脑子进水了。这明摆着秦国不想履行承诺嘛,这傻小子居然认为秦国是觉得他的诚意不够,于是派人北上辱骂齐宣王。宣王可真是叫对了名儿。真是冤枉。无缘无故的你楚怀王干嘛骂我,我又没惹你。于是齐宣王大怒。果断和楚国绝交,楚怀王心想,张仪这臭小子这下满意了吧。于是再次派人前去要地。这齐楚彻底绝交的消息传来,张仪的“病”自然也就好了。于是张仪站出来说。臣有采邑六里,愿奉给大王。楚使傻眼了,说道,下臣谨奉敝王上之命,前来接受贵国割让的土地六百里。没听说是六里。望大人明察。张仪一脸无赖:我也没听说是六百里。楚使这下知道上了当,灰溜溜的回去了。怀王得到消息后坐不住了。生气啊,怒不可遏的楚怀王即刻率兵攻打秦国。结果被秦国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还割让了两座城池与秦国议和。这可真是地地道道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啊。这时候秦国野心勃勃,尝了点好处自然不肯善罢甘休,打起了楚国的黔中的主意。就派遣使者前往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