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新村c铁路新村c建设新村c邮电新村c钢铁新村c仪表新村c轻工新村。七十年代,兵营式六层楼预制空心楼板粉煤灰砖墙承重结构模式的不抗震住宅大行其道,隐患依旧,触目惊心。八十年代,成片的危棚简屋改造声势浩大,百万市民大动迁书写中国城市化进程激进篇,不成片危棚简屋改造困难重重山河依旧。
龚成仕不愧是工程师,在规划馆找到了长白山医院模型以后,在看到了世纪大道100米规划红线以后画龙点睛的把大家的思绪和眼光拉回到上海最高的住宅这个历史话题。大家在规划馆里苦苦追寻,逆流而上,找到答案——历史有过记载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铁路上海老北站地区的一栋高层建筑住宅放了一只上海建筑史上的大炮仗!暂时在住宅高度上保持了几年历史记录。再后来的住宅建筑高度被上海电影制片厂对面的高层住宅建筑群打破——拔地而起的住宅群都是十三楼c十四楼的身高,在当时的上海滩住宅里面,真有点鹤立鸡群傲视群雄的感觉。
哥俩好的老大牛缘水今天也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出生在上海的市民,到这里来寻找父辈和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的权威展示和介绍。
说来真巧,牛缘水父辈居住的地方南汇在展示馆里还只是一笔带过。其实不错,这个规划馆的前缀是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农村里的面貌,写意泼墨,草草几笔。牛缘水自己居住过的地方邢家木桥地区,离开当年霍元甲开武馆的精武体育会不远,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牛缘水结婚生子的大木桥路地区,城市化进程健步如飞。牛缘水抚今追昔,感慨良多——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城市化进程的旁观者,到了我这一辈,可以荣幸的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沧海桑田,一言难尽,实属不易啊!
哥俩好的老二杨锦璋在大学里学的就是工民建专业,在长白山医院基建科摸爬滚打的十数年,对于建筑还是属于专家一类的观感确实是有感而发——我这次到规划馆来,第一要找找我自己亲自参与建设和管理项目的长白山医院的几栋病房楼c医技楼的房子,第二要找找我们漕河泾金蝶苑的姐妹楼。银蝶苑还没有竣工,应该来不及做模型展出的。我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就是我们人生在上海城市发展历史上的留下的弥足珍贵的脚印!
导游龚成仕来回穿梭鞍前马后的讲解引导,带领大家来到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令人过目不忘的城市模型展示大厅。这个大厅,大的令人咋舌!乍一看,大厅的面积足足有半个篮球场大。整个上海市区所有已经建成的建筑的模型,按比例,一一罗列,一览无余。为了观众参观方便,在总体模型沙盘上面,建有可以走人的玻璃天桥。
牛缘水如愿以偿,在这里找到了邢家木桥地区和大木桥地区
杨锦璋如醉如痴,在这里找到了长白山医院自己亲身参加建设的几栋病房楼和医技楼。杨锦璋还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叫起来——大家快来看,阿拉漕河泾金蝶苑的姐妹楼已经做好模型放进了这个模型大沙盘!
长河人蜂拥而上欢呼雀跃——哈哈,阿拉自己的地产家园金蝶苑,也堂堂正正在人民大道100号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留下了历史印记!两栋前后错落有致排列的蝴蝶式样的高层建筑泡沫雕刻模型,比例精准,有模有样,此时无声胜有声,就安放在标有漕河泾自然原生态河道的南面。
龚成仕告诉大家——上海的高层建筑现在好比雨后春笋,已经达到了几千栋!但是在所有高层建筑里面,住宅建筑只是占了不到一半的比例,毕竟造价太高。所以,我们金蝶苑24层的住宅高层,高度已经超过老早的国际饭店,暂时领先上海滩住宅高层的高度纪录。
因为发现了金蝶苑在规划馆的沙盘新大陆,在返回漕河泾金蝶苑小银楼的依维柯班车上,大家还是兴致勃勃意犹未尽。杨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