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3节第三节永远的青春之歌(1)

    第三节我心中永远的青春之歌(1)纵观漫漫人生之路,最难以割舍的是故土乡情,最值得眷念的是青春岁月。如歌如梦c似锦似幻的青春年华,是人生旅途中最为色彩斑斓的片段。懵懂好奇的探索c憧憬未来的迷惘c情窦初开的悸动,在这段时光留下篇篇成长记忆c丝丝莫名惆怅c阵阵奋进欢欣。青春不单是岁月刻划的痕迹,更应是坦荡心境c深沉意志c恢宏想象c炽热情感的综合体。

    作为当年被称为时代骄子的幸运儿,跨进大学门槛时,我正处在风华正茂c年轮似锦的人生阶段。沸腾而又火热的大学生活,曾经历过的桩桩趣闻轶事,虽已离我时间久远,但至今记忆犹新c感触深刻。每当我回眸那段难忘的大学时光时,总禁不住在内心产生万分感慨。

    回忆那段充满青春活力c如火如荼的大学生活,所给予我的最大收获,除了在积累知识c增添智慧,取得学业上进步外,还在对我的能力培养c品行熏陶c人生塑造等方面,唤醒我在人生道路上不懈奋斗的理念和激情,铸就我鲜明良好的个性品质,促使我获得不断健康向上的人格力量,推动我进入崭新的人生奋进状态。

    当我和我的同学们成为新一代大学生后,随着时间的飞速流逝,入学初期的豪迈也好c茫然也罢,踌躇也好c幻想也罢,一切都在高涨热情中渐渐尘埃落定。几个月后,紧张有序c艰苦单调的学习生活逐步随之趋于平缓。

    这段时间里,我们学校绝大多数同学和全国其他大学的学生一样,在争先恐后c苦心孤诣之余,开始更多关注中国乍暖还寒的/政/治气候,关心国家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同学们时常扪心自问: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当然是搞好学习c追求学业进步,此外,还能在校园生活中收获什么?在那个中国尚未彻底走出万马齐喑c百雀噤声阴影的年代,这个问题的确难以尽快得到正确答案。行走这段艰难的精神苦旅时,要冲破“/阶/级/斗/争/要年年讲c月月讲c天天讲”的思想樊笼,是全国大学生们的困惑,或许也是无数中国人的困惑。

    1977年11月,著名作家刘新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这部作品,以其简洁明快c质朴清晰c新颖独特c敏锐泼辣的笔调,深刻揭露“/文/化/大/革/命”对“相当数量青少年灵魂”的摧残和扭曲,所造成难以愈合的“精神内伤”,充满强烈的时代思想启蒙和批判精神。以《班主任》的发表为先声,1978年8月,上海青年作家卢新华发表短篇小说《/伤/痕》,作者以凝重c深沉c哀伤的笔触,愤怒控诉“/四/人/帮”对青少年们的心灵伤害,发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呐喊,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积极“呼吁治疗创伤”的意义上,迅速得到百姓们首肯。

    同年10月,话剧《于无声处》问世。青年作者宗福先以激昂有力的语言,热情讴歌1976年春季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革/命运动。这出多幕话剧犹如天空中瞬间爆发的思想惊雷,显示全国人民战胜“/四人帮”的坚强意志和无比力量。随后不久,揭露“/文/化/大/革/命”历史创伤的小说纷纷涌现c层出不穷,产生较大影响的还有《神圣的使命》c《高洁的青松》c《灵魂的搏斗》等。

    这些睿智超群c秉性不羁的作家,他们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共同特点是,笔触清晰洗炼c资料翔实客观c视角宏大缜密c叙事切中时弊,既真实再现那激情如火的年代,又客观反映人们在往昔梦魇般的岁月里遭受的苦难,悲惨的人生转折和相互欺骗倾轧的痛楚,表现人们的道德良心在那个悲剧年代的沦丧c青春和生命所遭到的凌辱与毁灭;体现热血充溢的无数青年,在亲历狂热与冷酷相撞c严酷与温馨相混c希望与失落相互混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