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章  第一章 百姓人家的往事

    第7节  第二节 父亲的家族和世系(3)

    第二节 父亲的家族世系(3)

    我的父辈中,有位年龄最小c名为应曙的叔叔,在1962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声学专业。从南京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大西北地区的“三线”工厂,主要任务是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前后近10年时间。这期间,应曙叔叔始终没丢弃自己热爱的声学专业,他边下车间劳动c边复习巩固专业知识。1975年盛夏,叔叔被落实政策,结束劳动锻炼后,重新分配到北京某国家级科研单位从事声学科学研究工作。

    1978年下半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考制度时,他凭借丰厚的知识底蕴又考进南京大学,成为蜚声中外的声学开山鼻祖c学术泰斗c著名教育家韦荣教授(中科院院士)的硕士生c博士生,又在南京大学学习近5年时间。

    韦教授非常赏识叔叔的学识和才华c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博士研究生毕业时,他希望叔叔留校和他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叔叔考虑到原单位人手紧缺且家室在京,斟酌再三后仍返回北京工作。多年来,叔叔对韦教授敬重有加,与他联手攻克的很多国家级甚至是国际性研究难题,填补较多中外声学科学史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被传为佳话。叔叔是个学有建树c科研成果颇丰c桃李遍及海内外的科学家,享誉国内乃至国际声学界。

    尽管应曙叔叔学术造诣精深,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c昂扬的独立精神和较高的人生境界。可惜的是,他只知道埋头做科研项目c竭力提携后生,不善于疏理和迎合盘根错节c根深蒂固c庸俗低媚的人际关系,更不知道处理好这些复杂世情,也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在单位,叔叔因受到同专业同事的排挤c妒嫉甚至是打压,最终还是没能摘取中科院院士桂冠。在我的印象中,在学术科研上,叔叔犹如气势高傲的雄狮,豪气冲天地独步在广袤草原。

    我的伯父天资聪明c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极强。同样因家庭贫困,他也没能在应该增长知识的年龄继续读书学习。全国解放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伯父才有机会进行比较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他仅靠自学得来的知识,轻松走上南京某军工企业中层领导岗位。多年来,一直肩负着这家知名工厂生产计划和原材料调度任务,经常去所属中央部委请示汇报工作,到国外与客商谈判和考察市场。伯父得心应手地在本职岗位上工作到65岁才得以退休,为工厂的发展c为新中国的军工事业作出贡献。

    伯父对奶奶十分孝敬。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末,伯父只要人在南京,每逢休息日都会从位于城东的中山门家中赶来探望奶奶。他每次来都买些奶奶喜欢吃的东西,坐下来和奶奶唠叨家常,帮助奶奶做些家务事,对奶奶嘘寒问暖c无微不至。伯父的这些优良品质和言行,深深感染并影响着他的五个子女。从1970年初开始,奶奶便随伯父全家人生活直至临终。伯父家的哥哥和姐姐们,对奶奶同样敬重和关心,使奶奶承欢膝下,享尽含饴弄孙般的天伦之乐。奶奶的晚年生活十分幸福,她感到非常满意。

    父亲18岁时,因长期辍学在家,奶奶无暇关照更为解决生计问题,经在武汉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两位伯伯,分别向所在学校的教授介绍,以及其他亲友的热心引荐,与伯父相伴离开镇江老家,背井离乡c寄人篱下,先后辗转武汉c上海c南京等地当学徒工,开始长达5年之久的艰辛生活,尝遍人间酸甜苦辣。

    在当学徒的这段时间,伯父和父亲尚处在少见寡知c阅历简单的年纪,没有过多涉足错综复杂的社会,难以把握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那种特有的老道和熟稔。与身俱来的书生气质c不谙世故的单纯质朴,不善人情世故是他们兄弟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