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成蹊的病人却出了问题,当他早上来到病房时,发现昨晚手术的病人血压不太正常,呼吸急促。成蹊听诊双肺呼吸音稍低,心脏跳动不像平素病人那般有力,马上想到可能合并术后的急性心功能障碍,因为这个病人本身就有心功能的障碍。
迅速进行强心治疗。同时紧急联系床旁心脏超声、床旁x片、床旁心电图,急查心肌酶谱(一种监测心脏功能的血液指标),各项结果都支持成蹊的推断。经过一系列抢救,病人生命体征较前平稳。
此时,家属对成蹊的治疗提出了异议。几个男家属将他围在了医生办公室,将病人病情的突然变化归结于昨天手术等待时间过长所致。成蹊反复向家属解释,如此大的手术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巨大的应激反应,本身就可以使病人的重要脏器比如心脏、肺脏、肝脏、肾脏遭受打击,更何况该病人年龄偏大又有心脏和肺脏功能的不全。而病人根本不依不饶,质问成蹊明明知道我们的病人有基础病年龄大为什么排手术时不排第一个,是不是昨天第一个手术的病人给你送了红包而我们没送便把我们排在第二个。
成蹊更是无语。排手术和消防员救人是一个道理,一般情况下都是救容易救助成功的,而先排简单的手术对医生来讲可以迅速的将其完成而不浪费更多的精力,第二台手术也不会等太长时间。而昨天的第二台手术本来不应该昨天做,按照常规,成蹊应该排在今天再做,因为节后上班第一天手术室本来不愿意排太多的手术,这是成蹊专门给手术室打过电话后才加上的。当成蹊通知病人家属手术时间时,家属异常兴奋,因为早一天手术他们可以节省好多开支,最重要的是对病情有利。而现在病人却对这一切只字不提,倒好像是成蹊早早给他们安排手术却不把各种准备工作做好。
段成蹊本不是一个能舌战群儒的主,况且家属说的一堆听起来似乎是道理的道理让他十分恼火,却又不能发作,憋的脸都青了。
恰在此时,张琼主任听到了喧闹声,赶过来安抚了家属。家属听到张琼主任和成蹊的解释相同,便悻悻的走了,留下几个恶狠狠地眼神。
这种场面已经成为成蹊从医后的时不时碰到的常规场景了,各地的辱医杀医案件层出不穷,已经将他原本那腔火热的济世救人的心冷却了。成蹊看过美国医生阿图·葛文德的《医生的精进》,该书指出:医患矛盾的本源在于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确定和对疾病转归的完美要求;我们面对一知半解的疾病,完全不同的个体,同一个体的不同生理状况;而恋生怕死是每个人最本源的思想,这使得每一个病患都要求得到近乎完美的答案,不仅现在的医学无法满足,将来的医学依然无法满足,这就是医患矛盾的根源。
而在中国,医患矛盾更为严重,这于政府对医疗投入远远不够有密切相关。中国的医疗投入在世界上排名比较靠后,而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再次使得这可怜的投入显得杯水车薪。医院基本上是自负盈亏,物价在上涨,你不能要求医疗费用不上涨,因为医生自己首先需要吃饭穿衣。对于成蹊来说,到厦大医院工作6年了,仍是囊中羞涩,手头的积蓄不够一个两居室的首付,结婚要不是何湄早作打算,两个人还要租房艰难度日。除此之外,我们的病患更追求完美,而完全忽略医学的不确定性,加上整个社会的信任缺失、法制观念淡漠,这更加剧了中国的医患矛盾。
碰到这种情况,成蹊语言能力的欠缺更加剧了自身的艰难处境。今天要不是张琼主任赶来解围,自己不知还要受多少窝囊气。本来今天是休息,中午下班已经是一点多了,才顾上给何湄打电话。拿出电话,何湄还没有回短信。
何湄是早上10点的飞机,按说已经到了正定机场。拨通电话,依然是关机状态,成蹊心里不免惴惴,默默的坐在休息室,给何湄发着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