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幸的小男孩过早的成熟了,他从未向伯父提过上学二字。

    来到河北,老段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送成蹊上学。邻里们都劝老段上学就算了吧,读的书多了,更不好驾驭,将来一走了之,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嘛。

    老段嘿嘿一笑:“看孩子那巴巴的眼神,就知道爱上学!”是的,每天早上成蹊总是按时站在门口目送那些背着书包快乐的走向学校的孩子们,老段看在眼里,心里早就做出了决定。

    乡亲们劝老段给成蹊改个名字,打上段家的烙印。老段犹豫再三,硬着头皮来到村子东头的小学校,村子里大多数孩子的名字都是拜这个小学老师陈贤良所赐。当老段说明来意后,陈老师笑着告诉他,这个名字很好,不用改。随后又向他解释了一番,什么是“桃李不言”,什么是“下自成蹊”。最后老段也没弄明白,但陈老师说好,那就是好,最后只是把姓改成了段,又给成蹊起了个小名,就叫“石头”。

    “石头”在河北的生活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族里的长辈及堂兄弟们对成蹊也是呼来喝去,憨厚的母亲桂花每次看到小石头在外受了其他孩子的欺负,总是领着满脸是泪的儿子前去讨公道。碰到通情达理的乡亲总会连哄带骗的将母子二人打发走,遇到不讲理的照样对母子二人一阵热嘲冷讽;但这两种结局不能丝毫改变小石头在玩伴们心中的处境,大家对这个外来户依然有着很重的排斥心理。除了语言上的奚落,告诉这个没爹没妈的孩子是多么的不招人待见,多数时候是孤立他,或是招来一阵拳打脚踢,所以成蹊的幼年是没有什么玩伴的。

    但陈老师特别喜欢这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因为上学比别的孩子晚,好像更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老师讲的内容几乎是一听就会,因为是复式班,除了本年级的孩子,同一教室里还有高年级的同学,成蹊一年之内把二三年级的课程全部学会了,不仅学会而且学的很好。陈老师提议成蹊二年级上完后直接上四年级,老段听到陈老师的夸奖更是合不拢嘴。

    邻居们都打趣他:“老段,不要再让你们家石头上学了,再上就不是石头了!”老段依旧对着对方嘿嘿笑笑,不说话。

    孤寂的童年在快乐的读书中飞快走过。

    时光荏苒,岁月蹁跹。

    成蹊在五年级后直接考入了初中,并且还是全校第一名。多年以后陈老师提起段成蹊仍然夸赞这是他一生中教过的最聪明且是最好学的弟子。

    成蹊确实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因为他感到只有学习才能展现自己比别人更优秀。比班里别的孩子们稍稍年长,加上家庭的变故使成蹊过早的认识了生活和社会。天资聪慧加上勤奋,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虽然家境一般,甚至有些清贫,但突出的学习成绩还是让他倍感自豪。老师们也喜欢这个不言不语却每次考试都一飞冲天的家伙。

    成蹊的初中所在的县城是个半山区,是革命老区,也是老少边穷地区。所幸近年来该县山区发现大量铁矿,无数的资本涌入这个三省交界的小县,本地的人们也迅速加入铁矿开发的大潮中。

    何湄的父亲便是最早投资铁矿的矿主之一。

    何湄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何一方,下有妹妹何涘。

    何湄早就注意了这个带着南方口音的腼腆男孩,虽然成蹊个子在班里最高,但因为学习拔尖,老师安排座位时并没有把他排到最后一排。在他们那段时期,初高中安排座位班里前十名是可以优先选择的,成蹊倒没有特殊的挑选座位,但后排的大部是些调皮捣蛋的家伙,班主任齐建军生怕那些捣蛋鬼影响了成蹊,按照成蹊个人的意愿,他恐怕在前排会遮挡后排同学的视线,齐老师三番五次做工作,总算把他调到四排之前右边过道的位置,这样既远离后排的捣蛋区域,又不至于挡住别的同学的视线。即便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