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五章
“董其昌的书法向来为皇阿玛所推崇,曾赞曰天姿迥异。你来看,这本《金刚经》摹本,用笔精到,疏朗匀称。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他人所能及也。再看其风,丰神独绝,颇得天然意趣。
“赵孟頫的楷书取自唐代诸家雄沉端严之法,又有二王潇散超迈之意。其字点画精美,结体清丽,婉约姿媚,神逸飞动。于精工之中见静穆,沉稳中透灵气。
“你的字娇柔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董赵二人乃是楷书中集大成者,你先专心临摹,用心体会,假以时日,定能有所成。”
胤禛手里拿着两本字帖,侃侃而谈。抬头却看到黛玉站在花梨木大理石书案旁,抿着嘴欲笑不笑。
“怎么?觉得我说的不对?”
黛玉忙摇摇头。
自己昨日临了许久的字,自认为比以前的要好上一些,谁知道到了胤禛的嘴里,便成了“灵动有余沉稳不足”。
微微有些不好意思,黛玉低声笑道:“四爷所说极是。”
胤禛瞧着眼前的黛玉,见她仍是微低着头,专心地看着自己挑出来的字帖。浓密的留海遮住了黛玉的眉眼,唯有两扇羽毛般的睫毛微微颤动,秀鼻微挺,俏唇稍扬。真是娇颜如玉,天然一股清甜柔美之态。
胤禛忽然想到这丫头极少会真正的抬起眼来看着自己说话,总是低眉顺眼的,一副守着规矩羞羞涩涩的样子。若不是偶然间抬起眼来,自己也便当她和一般的大家闺秀没什么两样。
只是,那不经意的明眸流转间,有着探究,有审着视,有着惊讶,甚至还有着了然,唯独没有畏惧。
心里一动,竟起了些促狭之意。
黛玉正看得入神,听得胤禛轻笑一声道:“明日,我与十三弟便启程回京了。”
又低声似是自言自语:“这些天竟是难得的清闲,回京后怕是没有这样的日子了。”
黛玉抬起头,看着胤禛,见他似有黯然之色。又垂下眼帘,低声道:“黛玉谨祝二位爷一路顺风。”
胤禛看着她半晌,笑道:“跟爷出去走走。”说罢,抬脚便出了书房。
黛玉只得也跟上了,才出了书房的门,胤禛便停了脚步,回头道:“不必太多人跟着了。”
后边王嬷嬷雪雁秋雁等人微微一愣,黛玉想了想,轻声道:“便是雪雁秋雁跟了来罢,王嬷嬷带了人去看看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后边送了来就是了,左不过就在这园子里。”
此时已是夏日,园内花草秀丽繁茂,树木繁茂,青竹古树,苍翠欲滴。又有一池清水,将整个园子衬得格外灵秀清莹。
胤禛沿着游廊信步而行,低头间忽见池水中游鱼嬉戏,穿梭于莲叶之间,颇有情趣。便索性朝着昨日的凉亭走去。
许是昨夜落了一场雨的缘故,今日在凉亭之中竟有丝丝清凉之感。
胤禛随意坐在了亭中石凳上,看着黛玉跟在身后正走进亭子。粉色轻纱的斜襟上襦,配着碧色软缎百褶裙,裙袄上都绣了紫色的落梅花瓣。头上轻绾着倭堕髻,鬓角压着一只小巧的碧玉蝴蝶。两颊边的碎发随着走动,和耳边的明珠坠子微微摆着。
胤禛指了指另一边的石凳,黛玉犹豫了一下,便走到桌边,坐下了。
胤禛摩挲着手上的扳指,笑道:“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珰。如今我倒是见识了。”
黛玉红了脸,这分明是调笑之意!
当下也顾不得什么,只看着胤禛,冲口道:“四爷叫黛玉跟着,莫非就为了取笑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