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更不用担心娶亲的事情了。
和时下许多王孙公子不一样,徒瑜是个十分挑剔之人,他信奉的是宁缺勿滥。况且他也并不觉得二十几岁还未成婚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便如多年前,他坚拒了太上为他选的王妃——那其实是穆妃看中的人选,所有人都以为是因为他一心效忠兄长,不肯左右逢源,失了当时还是太子的长兄的信任,方才拒绝了穆妃。便是当时的皇帝,如今的太上并皇帝皇后,都是这样认为的。因而虽则当时叫穆妃失了好大一个脸面,以至两边彻底撕破脸面,闹得不欢而散。但太上心里虽不喜他的做法,却欣赏他的态度,因而十分回护他,更不用说皇帝和皇后的态度了。
但说实话,他拒绝婚事,固然主要是为着这个原因,他实在没兴趣娶一个明知道和自己不会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的妻子。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缘故,却是他当时才十多岁,实在不觉得那是一个可以成婚的年纪。
他也承认,当时拿来拒婚的理由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或许实在有些过分,只是当时他实在找不到比挑剔那个女孩子本身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件事情。而且,出生后一直由太子和太子妃照顾的他,也并不知道用那样的藉口拒绝一个女孩子会有多严重。毕竟,他的观念还是更倾向于那个他曾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世界。在那里,男女相亲不合适,是很正常的事情,别人有挑剔他的权力,他也有选择别人的权力。
然而他虽然知道这是一个对女子非常苛刻的世界,但是他还是低估了这个世界苛刻的程度。那桩所谓的婚事固然是不了了之,然而他拒绝的那位姑娘,谁也不知道究竟是自愿,还是被自愿的遁入了空门,她的家族尚且显赫时倒还肯照看一二,寻常还送些钱物过去。等穆妃一系事败,他家父兄都被牵扯进去,自顾尚且不能,更何况对她多加照看?一旦没了财物,人情冷暖也就显现了。那姑娘实在没办法,便日日在庵里做绣活换钱,聊以度日。
即便徒瑜并不后悔当日的做法,然而也实在对那姑娘抱有几分愧疚感,因而也对她颇有些关注,听说她日子过的艰难,便时常叫身边的小厮装作无意买下了她的绣品,算是帮她一把。
这事原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也并没有很保密,因此皇帝知道了也只当寻常,还玩笑道,“既然动了怜香惜玉的心思,如今收来做个侍妾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日后若是她有福气,生了子嗣,母凭子贵做个侧妃,也未尝不可。”
徒瑜却并没有这个心思,愧疚是愧疚,不喜欢也真的是不喜欢。他并没有因为愧疚就要照顾别人一辈子生活的这种觉悟。况且,他也并不觉的别人需要这种恩赐一般的照顾,看着如今越发贤良淑德的皇后,和每次宫中宴会时争奇斗艳的嫔妃们,他也只能对兄长这番话报以沉默。
可是不管是那个世界,哪个时代,他是哪一种身份,大约都免不了被逼婚的窘况。与上次拒婚不同的是,这一次在他的婚事上角力的并非是穆妃和当初的太子;而是还留恋权位的太上,和更愿意他向贤王能臣的路子发展的皇帝,甚至还有想要把自己娘家姐妹塞给他,以求能为自己儿子添上几分助力的嫔妃们。譬如生了三皇子的周贵妃,竟然让儿子带着自己妹妹在皇宫里跑到大臣轮值的之处来制造“巧遇”,也实在让人觉得惊奇。
他已经明白过来,想要像前世那个世界一样,按部就班的相见,相识,相恋,再发展到成亲生子,在这里是绝无可能。好人家的姑娘都被关在深宅大院里呢,到哪里去和人家谈恋爱?即便人家真的跑到自己面前来了,只怕自己也难免不多思量几番,是不是别有用意,另有所图。是,还有很多好姑娘出身贫寒,也常在市井中走动,见是肯定能见到的。问题在于,自己真的能够和她们成亲吗?即便是另一个号称开放,平等的世界尚且有门户之见,更何况在这个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