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十一岁登台,十二岁开始营业性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c念c做c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赵桐珊c刘鸿声c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c《辕门斩子》c《朱砂痣》等戏。1917年他因嗓子倒仓,暂不演出,继续深造。变声后,得到诗人罗瘿公的帮助,先从阎岚秋(九阵风)c乔蕙兰c谢昆泉c张云卿等名家学把子c身段和演唱。他又拜梅兰芳为师,更受王瑶卿的教导和点拨,并在罗瘿公的指导下,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和绘画c书法c舞拳练剑c电影等多种艺术,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人称“程派”。后与高庆奎c余叔岩等人合作,声誉日隆。不久自己组班,在京c沪等地演出,在观众中产生深刻的印象。1927年和1931年曾两度被评选为“四大名旦”之一。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从1925年到1938年,程砚秋步入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期,此时程砚秋已经集创作c演出c导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较具实力的艺术家。他同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面对广大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满腔义愤,编创了许多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如《文姬归汉》c《荒山泪》c《春闺梦》c《亡蜀鉴》等剧目。在反封建c反军阀内战c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等不同时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表达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c反对压迫c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后他着力于悲剧的表演,继《青霜剑》c《窦娥冤》之后又有《碧玉簪》c《梅妃》及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悲剧作品的上演,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悲剧人物形象,他从此也以擅演悲剧著称。当然,程砚秋也不是光全演悲剧,《锁麟囊》就是他另一类型的代表作。他在大胆革新的前提下,于建国初期编演了他最后一出新戏《英台抗婚》,这出戏无论从唱腔c唱词c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做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得到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肯定。1956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又为他拍摄了电影艺术片《荒山泪》,为保留更多的程腔和水袖,影片增加了很多新唱段(吴祖光改编),并摄下了他结合剧情创作的二百多种水袖表演形式。195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他和杨宝森合录了《武家坡》一剧。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54岁。

    3c演出剧目

    程砚秋的演出剧目非常丰富,传统戏有《武家坡》c《贺后骂殿》c《三击掌》c《玉堂春》c《汾河湾》等侧重唱功的青衣戏,也有《游龙戏凤》c《虹霓关》c《弓砚缘》等侧重于表演念白和武功的花旦c刀马旦戏。他的昆曲戏《闹学》c《游园惊梦》c《思凡》等也极具功力。由于罗瘿公c金仲荪c翁偶虹等人辅佐,他编演了《红拂传》c《花舫缘》c《鸳鸯冢》c《青霜剑》c《春闺梦》c《荒山泪》c《文姬归汉》c《锁麟囊》c《女儿心》c《亡蜀鉴》c《碧玉簪》c《马昭仪》c《玉镜台》c《赚文娟》c《聂隐娘》c《梅妃》c《沈云英》c《孔雀屏》c《玉狮坠》c《龙马姻缘》c《梨花记》c《风流棒》c《勘情记》c《陈丽卿》等一批新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还改编了《窦娥冤》,编演了《英台抗婚》。

    4c艺术特色

    程派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