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是李序然的心腹,至少还是有些交情,剩下那些对李序然不认可的大员,他们表面上不说北沙北王的事,但那些底下的官员弹劾时候,其实,他们的心里还是和高兴的。
就这样,大家便在心知肚明中一天一天的过,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一个词叫做“心照不宣”,这是一种类似于存在就是合理的逻辑。在一般人的世界里尚且如此,更何况在这个极其复杂微妙的官场之上。
留洋的人去了西洋,留在北沙的人还在继续着他们的试验,经过他们改制,火炮的威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战船和鱼雷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李序然的生活也很有规律,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他的重心放在了研制武器上,而不是放在了冲锋陷阵上面。
只是,每次李序然在黄昏的时候,他就会走上北王府后山的一个山上,一个人在那里坐会,什么话也不说,也不带什么人。
当然,这是在以前,现在不一样了,自从上次他师姐给了他那根短玉笛之后,他就会吹上一段,然后继续发愣。
其实,在这之前他不太会吹这玩意,不过,有了短笛之后,他就让杜唐教给他,杜唐可是个行家。
也就在这时,他渐渐的迷上了这东西,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时间长了,李序然便在这里有了一位朋友,它就是山顶的一棵树,确切的说是一棵松树。
李序然似乎和他的这位朋友有了默契,每次到了山顶,他都看一会这个老朋友,然后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的摆弄着他的那根短笛。
小小的短笛,给了他无限的哀思,也给了他无限的遐想,不管怎么说,他确实可以在这里得到一种解脱,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
他想到,自己的终极计划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这个北王到底是该怎么做。才能既不引起祸乱和杀戮,也不影响他的作为最高权力支配的范围。
但是,想归想,做归做,日子还得过。
转眼两年又过去了,李序然在这里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他的试验,而当初派去到西洋留学的人也回来了。梁宪他们到京城后,稍作安排,便立刻往北江走。
李序然叫人先将梁宪等人安顿好,但并不让他们见自己最新研制的枪炮和战船。而是先让他们说说西洋那些最先进的枪炮和战船,包括型号c射程还有杀伤力等描述一遍,再看看自己研制的东西怎样?
他这样做就是想让中西做个比较,正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来。
经过比较,这个结果正是让梁宪等人大吃一惊:李序然他们的武器在一些方面竟然超过了羊人所能达到的层次。李序然知道,这多半半是自己更超前的意识和大家的呕心沥血,看来,正是群众的智慧是无穷尽的。
“北王,看样子。我们的大事可真要成了。我们这次带来了嘴先进的技术,还有资料,里面有明确的数据等信息,加上我们现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人力基础。用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会成为全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当然,我是说起码在枪炮和战船方面”。其中一个留洋回来的一个人说道。
这席话自然是极大的鼓舞了众人,原本就高昂的情绪和士气,现在大家纷纷表态。都会尽最大的努力的把自己各自管辖的范围做到最好。
这帮技术人员,可以这么说吧,他们的首领梁宪却有不一样的见解:“启禀北王,虽然我们有了这些数据和技术,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就像北王经常说的演习和实战的区别一样,我们最好能有一艘最好的战舰,这个是核心,至于说枪炮的话,下官可以毫不保留的说,我们现在的技术绝对是一流的”。
梁宪现在的思维和用语基本是半个现代人了,他在刑部的时候就有一支笔的外号,意思是他的文笔和思维相当了得,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