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下达后蒋永昶便率领着他的十万大军向北进发了,加上在小沙国的十五万兵马,现在朝廷征北的大军实际上二十五万,短短的时间内,就损兵折将了五万人马。
朝廷要安抚这些阵亡的将士,还有给新增的兵马配备军需,加上长途跋涉的行走,所有的这些都要朝廷的银子,都要国库的开支,而且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就是国力的雄厚的大清,也不能支撑太久,因为,国家还有其他的开支。
就在新任大将军北进的时候,杨峰,现在的钦差大臣也在准备着他新的差事。
按照朝廷的旨意,一旦蒋永昶大将军到任后,杨峰便把军权等移交完毕。蒋永昶应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南沙府全部的县城拿下,到时,南沙府就是朝廷大军的大本营,李序然只需把粮草全部运到南沙府就可以,不用再紧跟着朝廷的二十万大军了,杨峰再负责将粮草转运,有了南沙府这个中转站,二十几万的大军就便利多了,同时,将士们也就更有底气了。
考虑到镇守的安全性,朝廷同样给杨峰五万兵马,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小沙国的兵马卷土重来再次将南沙府夺回去,那样的话又会把朝廷的大军包抄住了,可以说,这个南沙府就是大军的后路,一旦封死,后果不堪设想。
南沙府的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就是小沙国的兵马想再次夺回去也不是件容易事,当初要不是为了引诱朝廷大军深入,南沙城市不会这样轻易就被攻下来的,只是不知道小沙国的赫利大王和乌金元帅偷鸡不成蚀把米,现在后悔到什么程度了?
在杨峰的五万大军驻守下,同时朝廷向附近省调兵,再次给李序然增兵一万,这样的话。李序然现在实际上有四万兵力,只是新增的一万兵力要布放在南沙府和同州府边境的地方,为的也是确保南沙的安危。
同时经过李序然多年的精心培育,南江和北江现在已经有好几万自护队的队员,他们都是在武功很高的教头的带领下操练的,同时和镇守北江的军营里和士兵们一起训练过,两年多近三年下来,他们已经是一支很宝贵且有一定战斗力的力量了。
这支队伍是皇上批准李序然这么招募和训练的,所以,皇上早就对此有安排:现在下旨李序然除了新增的一万兵马外。另外调出三万自护队的队员,他们全部带着兵器,待朝廷大军完全拿下南沙府后,这三万人就去那里协助作战,比如说可以为大军养马,协助运送粮草,以及可以安置一些伤亡的将士,这将为朝廷节省不少的开支。
不过,在新任大将军到来之前。杨峰还是要行使大将军的职责,只是他现在不用再考虑下一步的作战的部署的。
所以,他现在命令大军全部原地待命,严守各个关口。只要现在不出事就行了,他要的是稳定的等待新任大将军来,然后把这个烂摊子交给蒋永昶就行了。
而此刻身在北江省总督府的李序然也没有闲下来,除了要向朝廷调遣这一万新增的兵力外。还要安排这三万的自护队员。
同时,他的脑子也没有闲下来,说句实话。知道自己的恩师能顺利当了这个钦差大臣后,李序然还是很高兴的,毕竟是自己的恩师,真要是有个变故,自己还是不愿看到的。
现在杨峰当了钦差大臣,自己又是负责粮草的调度官,这样一来,还是在杨峰的手下干,李序然很欣慰,起码这样可以照应着自己恩师。
同时,李序然在思索着的是小沙国这战的将来发展,现在朝廷换了大将军,增派了兵力,同时也将两江的自护队员作为后方的补充,最大限度的将兵力投入到沙场中,只是,在李序然看来,这是治标不治本,这样的安排并不能支撑大军和小沙国的敌军来做持久战。
李序然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要真正的解决小沙国的问题,还是最终要靠政治和军事并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