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34节第34章羌和汉

    分田分房子的事正红红火火的进行中,马超把眼光放在了陇西外那些羌胡叛军上。

    反正陇西有大片的空地,耿大人又是不遗余力的送来粮草,马超又派人采购种子和耕具,估计再过半个月,这些设施就能正式投入到陇西的生产来,春耕过后,如果顺利,马超绝对可以完成在陇西扎根的第一步!

    内忧暂时解除了,可这外患还是没点头绪。

    别的不说,就说这羌胡与汉朝的世仇就跟马超喝一壶了,更何况这次又是这些羌民来攻打陇西,这更是让陇西人民对羌胡有极强的仇视。

    而按照贾诩跟马超的意思,是要缓和陇西与这些羌民的关系,最好可以建立统一的革命战线,让这些羌民成为陇西的大后方,成为将来天下大乱后,马超手中的一副好牌。

    可想想天下无敌,做起来真的有心无力了。

    想想大汉人民对这些羌民的称呼:狄羌!所谓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这些都泛指除华夏族以外的民族。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c狄c蛮c夷。狄,这个字本身就是带有贬义的一个字。

    您瞧瞧,从春秋开始,咱们华夏就开始对这些少数民族的鄙视。

    《荀子·正论》:“故诸夏之国,同服同仪,蛮夷戎狄之国,同服不同制。”啥意思?就是说咱们华夏人啊,礼仪跟衣服都一样,那些夷戎狄那些个人,衣服虽然跟咱们差不多,但是他们根本不懂啥礼仪。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那些蛮夷戎狄们,你们以为穿上衣服就跟我们一样了?

    鄙视是一直没有停止过,而自我们大汉建国以来,为防止出现“羌盟”入侵,朝廷对诸羌胡实行以下政策。一方面分化瓦解加军事打击,令其盟不成盟;另一方面以军屯和民屯的方式侵吞羌民土地,迫使他们内迁或者远出边塞。

    咱们这些老祖宗精啊,这样做有三得:一者,可解决边患;二者,可充实西部人口;三者,北方匈奴和鲜卑连年入寇,而西北民风彪悍狂野,内迁之羌胡正好可以利用来作战与戍边。因此,从汉武帝起,朝廷置令居塞(今甘肃永登西北),设护羌校尉;后又增置金城郡(郡府为金城,现在的兰州)和破羌c允衔c安夷c河关c枹罕c白石c临羌等县,成功地将羌民重要聚集地一一并入了大汉版图;把内迁羌胡编成军队,组成“义从羌”c“义从胡”参与西北的边疆战争。而羌胡势力就因此大大削弱,再不复数百部遥相呼应,没事就进攻大汉“打秋风”的局面了。

    而到新朝年间,伪帝王莽企图威加四海,出于这个目的,他更狠,居然打算彻底消灭西部羌胡潜在势力。于是下令增置西海郡(青海东部),以便进一步吞噬羌人的生存空间。但正所谓物极必反,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增立新法五十条,“犯者流放入西海屯田”,结果造成成千上万的罪民来到西海郡屯田。由于一下子涌入了这么多汉人,因此到了次年时,西海的羌地已经尽数被戍边屯所霸占了,而土地的原主——一万二千多名羌人却丧失了家园。他们退居险阻,无以为生,忍无可忍之下,终于铤而走险——羌酋庞恬c傅幡带领族人,驱逐西海太守程水出境。此后,西部诸羌胡和汉民矛盾日益加深,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等王莽败亡c光武中兴之后,朝廷虽然退出了西海,但向陇西c金城二郡戍兵c戍民和屯田者反而有增无减,导致那一带原本属于羌民的土地,被戍边汉民和士兵抢夺殆尽。此外,边塞将吏对羌胡素来歧视,他们大量搜刮民财,甚至有秘密拐买羌胡为奴的记录中兴至现在近两百年间,河曲地带的羌胡和汉民始终彼此仇视,势如水火,年年血腥仇杀,大小动乱不计其数。朝廷出兵镇压总共不下千次,斩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