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会提到),却多了个蒯良,可见司马光对蔡瑁这个人可能是有点意见的,因为《资治通鉴》在写这段时基本都用的是《后汉书》的说法,但这里却不大一样!而大家可能也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蔡瑁,与史书上的蔡瑁那差别还是很大的(这点我们以后会说到),归其本源可能也是受《资治通鉴》的影响!
前面说了,当时荆州有两大不稳定因素,第一是在南阳的袁术,第二是江南各自独立的宗贼。江南的宗贼就是荆州当地的以宗族关系为纽带的地主武装。“江南”一词与现在江南的概念是不同的。现在的江南主要指苏南c浙北c上海一带,而东汉时的“江南”主要指的是今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今湖北南部和湖南全部。
刘表对这两个不稳定因素很是担心,害怕他们联合起来,就问计与蒯越(《资治通鉴》为蒯良c蒯越),蒯越说:“袁术骄傲无谋,宗贼大都贪财残暴,我们只要使人示之以利,宗贼的首领必然会率众前来。您把横行无道者处死,招扶收编他们的部下,州内百姓都想安居乐业,听说了您的威望和恩德,一定会扶老携幼,前来投奔。聚集兵众后,据守江陵和襄阳这南c北两处,荆州境内的八郡,发布公文就可平定。即使那时袁术来攻,也无计可施。”于是刘表采用了这个计策,他派蒯越去引诱各宗党首领,有五十五个首领来到(《后汉书》说是十五个),刘表把他们全部处斩,吞并他们的部队。于是把州府移到襄阳,镇压安抚郡县,江南全部平定(注意不是整个荆州,是江南即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长江北面的荆州地区在袁术手里呢)。后来这块地区在刘表的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在三国这个乱世和平了一十八年,这些不能不说是刘表的功劳!
刘表渐渐强大,袁术自然眼红啊,于是初平二年底(公元191年)他就派孙坚去攻打刘表,(刘表当上荆州刺史应该在190年,而孙坚是在攻下洛阳后,于191年三月左右率军回的鲁阳)结果我们在“孙破虏传”已经讲过,孙坚命丧黄祖之手,从此袁术再也奈何刘表不得,而刘表与后来孙策c孙权兄弟建立的东吴也成为世仇!
我们再来说说益州牧刘焉,本来他去益州就是存在私心的,他一开始想去的是交趾(越南),后来被谋士说动才去的益州。当时益州也很乱,刘焉到益州后,与五斗米道张鲁联合,铲除了反对他的汉中太守苏固(后来张鲁居汉中估计是从这开始的,因为张鲁祖籍沛国),并封锁了益州到长安的通道斜谷阁,并截杀朝廷派来的使臣(跟造反没两样了)。然后他又找借口杀死了州中的豪强王咸c李权等十余人,以建立威信。犍为郡太守任岐与校尉贾龙因此起兵攻打刘焉,刘焉迎击,杀死了任岐c贾龙。从此刘焉在益州站稳了脚跟,他制作了唯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御车及其他车具一千多辆(违制,死罪)。荆州刺史刘表(当时还不是荆州牧)上表弹劾刘焉,朝廷就派当时在京城长安做奉车都尉的刘璋(刘焉的儿子)去劝说他父亲(朝廷也没办法,无力管束刘焉),结果可想而知啊,刘焉自然没那么傻,儿子回来了自然不会让他再走了,难道还让他回去做人质?(可怜了还在长安的两儿子刘范c刘诞啊!后来在马腾攻李傕时都归天了)后来刘焉死后,刘璋就接了他老爸的位子!
刘璋的接位还有一段插曲,当时益州赵韪等人上表求封刘璋为益州刺史,汉献帝可能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任命颖川人扈瑁为益州刺史,那拥刘派自然不答应啊,于是自然就产生了矛盾。当时刘璋的部将沈弥c娄发c甘宁等人叛变,进攻刘璋,战败,逃入荆州。(估计是拥护扈瑁的,你看还有甘宁甘兴霸,当时也在刘璋手下!但《三国志》裴注引《吴书》说:“宁本南阳人,其先客于巴郡。宁为吏举计掾,补蜀郡丞,顷之,弃官归家。”这里有矛盾)朝廷对益州事务鞭长莫及,只好下诏任命刘璋为益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