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见刘戎心领意会,欣慰一笑,继而才转过身,对着窦太后恭声解释道:“人可欺,唯食不可欺,这批匈奴人出征之前,军臣必定以礼相待,肉肴待之,酒足饭饱。我们在粥中放有超量辛辣之物,再施与流民,仔细观之,可见端倪。”
“哀家明白了!”窦漪房闻言想了一会儿亦是禁不住拍手叫好,道:“这样的话,如果是忍冻挨饿的流民,必然饥不择食,如是酒足饭饱的匈奴人必然是食不下咽,刹那间,便会水落石出!可对?”
黄公公抓住机会连连赞叹,道:“太后果然是智力超群,奴才佩服,奴才佩服啊!”
“呵呵,太后言之有理,不知可否让太后随孙子一起为这些流民施粥呢?”刘彻恭声请示道。
“呵呵,哀家身为太后,为大汉朝出力,自然是责无旁贷!如此的话,太子你就赶紧安排准备去吧!”
“喏!”刘彻答应一声,便是对着身边一个亲随命令道,“前去告诉大将军,就说太后有旨,驱逐流民的工作暂时中止,让他在长安城中设置十个救济点,准备足量的小米粥,一个时辰之后,太后要亲自为流民施粥!”
在身边亲卫躬身领命而去之后,刘彻又向另一人低声交代了几句,这才重又陪着窦太后和刘戎,在这长安大街上不慌不忙地等待着。
太子的计策好是好,可刘戎却是仍旧有些担心,这样虽然能够揪出大量的匈奴人,大大地减轻长安城防的压力,可是毕竟众人施粥之后的不同反应只是他们合理的推断而已,保不住就有匈奴人喝了粥之后与流民反应一样的,又或者说有的人根本就不来喝粥。长安城中有十万流民,匈奴人奸细亦是不少,即使是此计效果再好,也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啊!
可是,到底又该如何做,才能将这些匈奴人的奸细,军臣的前锋部队彻彻底底地消灭干净呢?
刘戎苦思冥想还是想不到更好的计策,不知不觉间,一个时辰已过,已经是到了太后为流民施粥的时间了。
大将军周亚夫远远地看到太子和刘戎之间相谈甚欢,眉头紧锁,上前想轻声告诫太子几句,奈何太后也在身边,几番欲言又止,终究是没敢多说一句话。
流民们听说太后施粥,风餐露宿了几日的关中流民在士兵们的指引下,分赴长安城中的十个救济点领取粥饭,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而此时此刻,那几十口大锅之中早已是被刘彻派人放进了大量的常人难以忍受的辛辣之物,并且每一个救济点附近都站满了几乎与流民数量相当的士兵,密切地观察着每一个食粥者的表情。
窦太后看不见,心中焦急,道:“荣儿,彘儿,情况如何?”
太子微微一笑,道:“太后放心,果然是不出孙子所料。来人呐!将那些一饮而尽的人尽数舀下!”
刘彻一声令下,周遭早已是被长官交代好了的士兵们一拥而上,两人瞅准一个,刹那之间,单单是这一个救济点,就足足舀下了两百有余的匈奴人!
短暂的混乱不一会儿就是平息下来,其他各处救济点亦是捷报频传,总数相加,共抓获了一千八百多形迹可疑之人。而这些人经过短暂的审讯和盘查,大多数已肯定是匈奴人派来的奸细!
窦太后心情大好,但有一点她却是左思右想不能明白,终于还是忍不住地问道:“彘儿,方才你不是说食不下咽的人才是匈奴人吗?为何你抓的那些却偏偏都是一饮而尽的人呢?这其中道理何在?”
刘彻未答,刘戎却是呵呵一笑,道:“此计乃是计中计,食粥者才是奸细,因为放入超量辛辣之物,常人是无法下咽的,能食者要么就是早得消息的人,要么就是就是做贼心虚,处处小心谨慎的匈奴奸细。他们害怕露出马脚,故意装作是非常饥饿的流民,所以说即使是辛辣难咽,他们也会强忍着一饮而尽,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