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08节  第108章 再见地中海(二)

    说起长崎的唐人街还真的很有历史,幕府时代这里已经有很多华人居住,当然主要是来自中国东南地区的商人。那是日本也处于闭关锁国状态,也在施行海禁政策。

    1689年,也就是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哪年,当时清国的实力正盛,日本也只对大清开了长崎这样一个通商口岸。当时的日本幕府将十善寺的一片土地圈起来,建成了一个供大清商人居住的区域,感觉有点像当年的香港和澳门。1702年大清商人在原圈地外的海中填造出一万两千平方米土地,建起了十二栋六十间的放置货物的仓库,就是现在唐人街中心“新地藏迹”"碑的位置,当时称“新地唐人荷物蔵”,就是填海造的新地上清人仓库的意思。但当时那里很小,还称不上街。

    1858年,长崎开始在常磐等海岸填海造田,建立外国人居留地,原来突在海中的收容荷兰人的“出岛”和收容来航唐人的“新地蔵”也逐渐连成了陆地。随着欧美自由商人进住长崎,也跟进了一批假借西方外商雇员名义而来的唐人,暗中从事贸易工作,他们和仍残留在唐人屋敷中的唐人并存,形成了新旧唐商。

    外国人居留地是为与幕府签订友好通商条约的欧美诸国准备的,尚无国家支持的旧唐商大多搬进了临近外国人居留地的c也失去作用的唐人屋敷的仓库"新地蔵",令那里变成了"新地町"。1859年在长崎的中国人有七c八百人,居住在外国人居留地c唐人屋敷c新地各三分之一,合起来远远超过欧美人,积聚了许多中国商号的新地已具中华街雏形。

    1870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唐人屋敷,从此在未重建,只留下几座庙宇,留居在那里的唐人大多搬到了新地。

    1871年日清修好条约签订,1878年长崎清领事馆设立。唐人们也被称为支那人c中国人了。1899年废除外国人居留地,允许外国商人在市内混居,假借欧美人之名暗中做生意的中国人,进入新地堂堂正正开起了商馆洋行。

    1937年,日中战争爆发,有经济实力的长崎中国贸易商大部回国,留下的一批中国人转行开饭馆和杂货店,几经改造形成了今日以酒楼和中华食品杂货为主的新地中华街的格局。1972年日中复交后,新地中华街修建了中国牌楼式的四门,它更趋完整完美。

    从长崎唐人街的兴衰也可以看出中华国力的盛衰。

    那位官员见罗启平如此激动,安慰他说:“先生,请不要激动,如果是我们的导游给您带来了不愉快我感到非常的歉意,我先代表她向您道歉。”

    说着竟然还起身向罗启平微微一躬身。

    “先生,请您把您的遭遇写在这里,然后我们在调查清楚事实后以最快的速度给您答复,并对这名导游做相应的处理。”

    罗启平一听可懵了,他是来找辛西娅的,可不是来砸人饭碗的。他忙对官员解释道:“对不起先生实在抱歉,我不是来投诉辛西娅小姐的,我们是多年的朋友,可是我们失去了联系,我想用这个方式来找到她。”

    官员一听他这么说,立时脸色大变,他没有应罗启平的话,而是拿起了电话,对着话筒小声说了几句意大利话。

    不一会儿,两个身材魁梧的保安走了进来,罗启平明显看出是奔自己来的,他忙起身做了一个叫他们停止前进的动作。

    两个保安停住了脚步,但仍呈攻击状态。

    罗启平回国头来对那位接待他的官员说:“先生,我没有别的意思,我真的志只想找到辛西娅。”

    那个官员用英语说:“这位先生,你冒充游客伺机套取导游的个人资料,这是违法的,我希望你能配合我们把事情搞清楚,不然我要叫警察了。”

    罗启平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