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画。祠内碑碣十余通,记尧王功绩与陵宇沿革。明嘉靖十八年 (1539年0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2006年5月25日,尧陵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考古概况》:“陶寺文化遗址早期城址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陶寺文化高度发达的程度、陶寺文化的都城xìng质。陶寺文化社会组织的国家特征,以及陶寺文化的年代、遗迹出土的朱书扁壶上“文尧”二字证明了帝尧都城的位置。襄汾县陶寺村的古文化遗址是在50年代初发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山西考古所从1973年起,在襄汾县陶寺村进行了十余年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 1993年国务院将陶寺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帝尧的一生,以其浩dàng的圣德“克明俊德”“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奠基了中华和合(和谐)文化;以科学的发明定四时、定历法,推进了原始的农业文明;以“允恭克让”的美德要求臣民“进善”“诽谤”“敢谏”,奠基了原始民主;以大公无私的高尚情cāo禅让帝位,创设了奴隶制民主国家的管理形式;以伟大政治家的气魄“清明政治”“举贤任能”,初创了国家制度……为天下第一圣君。
帝尧归天的消息传到各州,天下的百姓无不痛悼,罢市巷哭,如同死了自己爹娘一样,其声势前无古人。
这些天,最最悲痛的就要数舜了,他和帝尧,不仅是翁婿之亲,不仅是君臣之义,他最最感激的是帝尧的知遇之恩。一个耕田的农夫,帝尧竟能独赏于他。叫九个儿子去奉他,把两个爱女嫁于他,最后,连整个天下都给了他!这虽说不是帝尧之私心,但遇到这样的知遇之恩,他怎能不万分感激?虞舜悲哀、伤心到何种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他整日沉浸在无限哀痛之中。除忙于事务之外,就是伤心落泪,心里难受至极。
帝尧过逝的三年时间里,普天之下的百姓,都不奏音乐,以表示对帝尧的追悼和哀痛。百姓的行为完全是自觉自愿的,没有谁去要他们这么做,但人人都是这么做的。可见,帝尧是多么的受百姓的拥戴,多么的得众人之心。正如史书上所载:
“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瞻之如云,存心于天下,加 志于穷民,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
“帝尧就是放勋。他的仁德如天的无尽,他的智慧如神般微妙。接近他如太阳般和 煦,远望他如云彩般绚丽。富有而不骄纵,显贵 而不惰慢。”
居丧三年,帝位继承问题,百官无一个提起。朝里的一切事务,仍由虞舜主持,一切按部就班,井井有条。
三年丧期一满,伯益前去探问舜,看他在帝位问题上做何安排。可是,当他到了舜宅以后,竟然找不到人。寻到卧室里,看到的却是人走屋空。
伯益大吃一惊!他看到桌子上有一卷简书。急忙上前展开观看,只见简书上写道:
“某受先帝特达之知,以匹夫荐升至摄政。某感激先帝之知遇。又感念先帝之忧勤。所以不惭愚鲁,不辞?妄,毅然担任斯职。下以济百姓之困穷,上以释先帝之忧虑。自古以来,天下大宝,必传子孙,或传同族。好在此刻元子丹朱谅yīn之期已满。可以出而秉政。某谨当退避,尚望诸位上念先帝之恩遇,协力同心,辅佐少主,则某虽去,犹在朝也。”
伯益看完,心中大惊,急忙去找父亲皋陶及弃、契、禹等朝中重臣,告之此要。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大家束手无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