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要慈,子要孝,只有父慈子孝,这个“亲”字才能充分体现。母子之间,也是这样;夫妻之间,应体现一个“爱”字。丈夫应和气,妻子应柔顺,一和一顺,相亲相爱,夫妻才能白头到老,家庭才能幸福美满;兄弟之间,要讲一个“序”字,兄长应友善,弟弟应恭敬。兄弟有多有少,应以长幼为序。相互友爱 ,相互体谅;朋友之间,要讲求一个“信”字。朋友之道,在于jiāo往,jiāo际之时,最重言而有信。如果假心假意,言而无信,就没有朋友可做了。(《尚书?舜典》:“慎为五典,五典克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教。”)
大政方针已定,虞舜边用心地宣扬这五种lún理。这五种lún理很快就为人民所乐为,全国上下的风气很快发生了大的变化。
后来,舜又受帝尧之命任天官彖宰之职,管理的是朝中的百官人事。代理彖宰之后,对百官既严格管理,又无微不至地关爱体贴,把那百官臣工管理得井井有条。百官心悦诚服地服从他的管理和调迁,大家都能各司其职,做好本份事务。期间,他不断地将那些有济世大才的人举荐给帝尧。举八恺,使其主后土,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季文子说,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号称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号称八元。这十六族世世有声名,尧不能举用。舜举用八恺,使主管后土,地平天成;举用八元,使主管教化。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在总理百官期间,举贤任能,因材使用,便整个朝庭人才济济,朝中事务无一耽误。
为了观察舜各方面的能力,帝尧又让他但任上傧之官(接待四方宾客)。但任上傧之官期间,他大量的接待了来自四方各地的诸侯:
东方九夷(东方沿海九种部落或民族的名称。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出。《竹书纪年》和《后汉书?东夷传》:九夷为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之地的诸侯们从东边来了,舜在东门外接待了他们。东夷的诸侯们早已知晓虞舜的德名,但他们却故意以傲慢的态度轻慢舜的接待。虞舜面对挑衅,礼节上恭敬和蔼,待诸侯为上宾,接风洗尘,热情周到。对他们提出的非礼要求,又严辞回绝,凛然不可侵犯。帝王的风范始终体现在言谈举止之中。使这些诸侯国的头领们顿生敬仰之心。
西方六戌之地的诸侯们来了,虞舜在西门之外热情地招呼他们。西戌的这些诸侯们想考考虞舜对天下之事到底能知多少。于是,他们以西戌之礼节和虞舜jiāo往,虞舜顺应自然,礼节周到。他们以西戌的民风民俗考问虞舜,舜事事皆能对答如流。
南方的八蛮之国来了,他到南门之外迎候。南侯们以粗俗野蛮的态度对虞舜。舜不卑不亢,以柔制劣。对南侯们的接待即有分寸,又周到无微。使他们深感内心愧疚。仅在接待期间,就把这些人训服得俯首恭顺,不敢有丝毫的轻慢。
北方五狄之地的诸侯们来了,舜在北门之外恭侯。一番客套之后,北狄诸侯以北方的地理山川、地情庶俗来为难虞舜。虞舜胸有成竹,有问必答,使他们自愧弗如。
从此以后,诸侯国君们都不敢怠慢虞舜,有的一些国君见到虞舜,常露自卑之颜。越是这样,虞舜越谦虚,越热情。使远道而来的诸侯们感觉到了帝都的威严,帝都的温暖。(《史记。五帝本纪》:“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那一时期,天灾地难频繁,洪水肆虐,几乎就没有停息过。北高南低的自然特点,使北方的水害经常危及到中冀及下游一带。为早日能平治水患,帝尧又派舜到孟门、壶口一带巡察水情,帮助制定治水方略。舜受命以后,立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