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妹子,在不在家,我是张媒婆,”门口有人探头说道。
张媒婆?刘氏停下手中的动作回头看,一个黑花布棉袄的老妇人在门口张望,发饰上一只素银钗子与旁边的红花毫不匹配,反而让人觉得突兀,红红的胭脂脸掩不住脸上的皱褶。
“张媒婆来啦,快些进来,”这时牛氏从屋里迎出来,一脸笑容。
张媒婆越过刘氏看到木板上的猪,不由得吞了吞口水,那可是一只整猪啊,都是肉啊,要是给她,能吃上一年。
她眼睛发亮,脑子里在想着那猪蹄子怎么做才好,所以根本没有听到牛氏的呼叫。
牛氏眉头一皱,“张媒婆,站外面不冷吗?家里有火烤。”
张媒婆才回过神,堆着笑容走进去,心想,不知道谁家有这个福气,能嫁到姚家来。
屋里暖意如春,火盘里的上好荔枝树木炭燃的热乎乎的,与家里的陈旧廉价家具完全不相符合。
刘氏端来一杯热茶,笑吟吟说道,“张媒婆请喝茶,现在天气太冷,可要暖着身子不要冻感冒了。”
张媒婆也不客气,接过就喝下了。
今天事关儿子的婚事,刘氏觉得先把猪放一放,等会再分割部位。
“张媒婆,可有好人家,我家阳阳过年就十六了,可急死我们了,”牛氏说道。
“有,就怕阳阳看不上,你说,阳阳那孩子多好啊,又乖又勤快,长得还俊俏,我可得好好找,否则就对不起你们的看重,”张媒婆认真说道。
媒婆一张巧嘴,立马把婆媳俩哄的合不拢嘴,真是太中听了这些话。
“你说不急嘛,我这心里也急,说急嘛,这种事又不能太急,就是麻烦你张媒婆了,”刘氏叹气说道。
自从经历了花娘事件后,刘氏的脾气秉性收敛了许多,就连对婆婆牛氏,也是和气很多。
“阳阳这孩子太好了,”张媒婆说道,其实她的意思是家庭好,“我倒是找了一个,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喜欢。”
“你说来听听,”刘氏说道,显然很感兴趣。
“我听说你们过完年还要去白杨镇,便打听了一下那边,那边有个王家村,王民家,他的女儿王甜甜心灵手巧,不仅是王家村的村花,还是鼎鼎有名的绣娘,那一双巧手啊,可把十里乡外的大户人家都折服了,你们感觉怎么样,”张媒婆问道。
其实她嫁来大巴镇,哪里清楚白杨镇的事,不过王甜甜是她的亲戚,肥水不流外人田,虽然那边毫不知情,但只要这边同意,那边高兴还来不及呢。
“绣娘啊,”刘氏眉心微皱,“怎么给人家干活的!”
她对这个王甜甜有些不满意,大概是觉得她要来跟她抢儿子。
张媒婆当然看出她的意思,于是再次说道,“本来我想跟你家阳阳介绍李员外的女儿,但是一想,那李员外的女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完全就是个娇滴滴的小姐,你说说,你们一家人的性子都直爽,有什么说什么,也不喜欢那些娇娇弱弱的人,那样的小姐,娶回来简直就跟个祖宗一样,要供着,你说哪有什么意思。”
刘氏有点被说动了。
张媒婆再加一把火,“你看我给你找的王甜甜,她手巧小有名气,这说明她是勤快的孩子,会挣钱养家,当然你们家不需要,可是这样的媳妇进门了才不会把你这个做婆婆的累着啊,”张媒婆说着碰一下她的胳膊,“你说是不是。”
刘氏用力点头,她以后就是婆婆了,当然不可能伺候媳妇。
“还有,王甜甜可是村上的村花,那长得一个水灵,虽然娶妻要娶贤惠的,可是皮囊好看,看着也有面子啊,现在你们家啊,什么都不缺了,所有面子很重要,这样一个品貌良好的媳妇,不娶回来可就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