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高高在上,而多萝西只是一味地顺从他。正如《希拉里传》的作者卡尔·伯恩斯坦所说:“她(多萝西)在丈夫面前委曲求全,就像是侍女一样。”
休·罗德姆同样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女儿也拥有着独立的人格,他不自觉地把女儿变成了一个木偶。希拉里为了全校第一拼命学习,明明没有运动神经,却硬要成为女垒运动员,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博得父亲的欢心。
休·罗德姆每次看到女儿和自己年轻时一样潜心学习、热衷运动,都会欣喜若狂,也会给女儿更多的父爱和信任作为奖励;倘若发现女儿稍有松懈,就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失望之情,并立刻收回父爱和信任以示惩罚。
对希拉里来说,赢得父亲的爱和信任是最最辛苦的事情,父亲的眼中没有自己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从襁褓时起,希拉里就一直接受着这种教育。
正如世界上所有的父亲一样,休·罗德姆同样教育女儿凡事要做到最好,当然,这种教育方式也使希拉里受益匪浅。希拉里能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正来源于此,即养成不断努力,超越极限的习惯。
但是,休·罗德姆的教育方式中存在着致命的弱点,父亲的影响力太强,以致希拉里在人生中不知不觉地丧失了自我。
于是,女儿失去了自我,成为父亲的一部分。父亲希望看到女儿在运动和学习上都能够成为第一名,女儿为了父亲的梦想而奔跑,然而每天跑到脚底浸血也无法实现父亲的梦想。运动也好,学习也罢,在第一名位置上的永远是其他孩子,因为他们不是为了父亲的梦想而奔跑,而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奔跑。
◎胸怀鸿鹄之志(3)
希拉里很清楚自己完全没有运动细胞,却依然来到学校cāo场上使劲挥舞球棒,她为自己的尴尬形象着实郁闷了相当一段时间。具备获得第一的实力,却屡屡与学校的第一名宝座擦肩而过;本可以在学生会主席竞选中给胡乱造谣的男生当头棒喝,以取得胜利,却稀里糊涂地败走麦城,这些都让希拉里很是苦闷。
“我为什么要走不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呢?”
“我为什么不能发挥自己100%的能力呢?”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在希拉里即将走入20岁的时候,她不停地追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并最终找到了答案。
“因为我活得和母亲一样,才产生了这些问题。要解决问题,必须与父亲在精神上决裂,我要走自己的人生,并非父亲的人生。”
一瞬间,希拉里这只嘟嘟鸟觉醒了,开始胸怀鸿鹄之志。
希拉里获得答案后,选择了一条不同于母亲的道路并付诸实践,她不想再像母亲那样不敢挑战父亲的权威,一生顺从。
摆脱父亲的影响
首先,希拉里要在空间上尽最大努力远离父亲。
希拉里需要一个看不到父亲的面孔,听不到父亲的声音,不必看父亲眼色的地方,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摆脱父亲灌输的一切,开始新的自我蜕变。希拉里选择的正是卫尔斯利女子大学。
1965年,一千余名学生从位于美国中西部的Mainsouth高中毕业,他们大多进入了美国中西部的大学。只有一个另类的学生选择了1 600千米以外,远离父母,位于美国东部的卫尔斯利女子大学,这个学生就是希拉里。
希拉里在给高中同学的信中写明了缘由:
“为了逃离父亲独裁者般的统治。”
精神政变,开展自言自语战略
从空间上与父亲分开后,希拉里又开始了和自己的激烈战斗。
希拉里在卫尔斯利女子大学时的同学证实希拉里上大学时总是像念咒语似的背诵下面的话:
“我不要像母亲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