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
同日,63号C-47从汀江飞往昆明,中途坠毁,正驾驶查维尔(J. A.
Charville)、副驾驶陈重、报务员李承德牺牲。
12月18日,79号C-47,从汀江飞叙府(今宜宾),撞山失事,机长陆铭逵、副驾驶王中英、报务员陈国精牺牲。
同日,83号C-47也是从汀江飞叙府,和79号只相差十几秒钟,同样撞山失事,机长赖特(A. M. Uright)、副驾驶库克(C. R. Cook)、报务员龚式忠牺牲。
…这仅仅只是有据可查、并白纸黑字写在纸上的,是中国航空公司在1943年,仅一年的失踪牺牲和坠机的记录,其中,除一架为日本人击落外,其余都是由于恶劣的气候所为,至于是否还有没有记录下来的,谁都无法说清。根据"租借法案",1943全年,"中航"只有十架飞机日夜不停、穿梭于昆明、汀江之间。十架C-47,加上原来已有的几架C-53,总共摔了十六架飞机,牺牲了十几套机组人员,对于公司而言,"中航"几乎全军覆没!
全摔没了。
采访中,一位老人说,小伙子,你试着找一找"印中联队"同期资料,他们飞机多,估计伤亡更是惊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一年多时间,还真找到一份"印中联队"伤亡数据,打开一看,心都缩成一团:
1943年6月至12月,短短半年时间,在穿越"驼峰航线"中,"印中联队"共有一百五十五架飞机或是在茫茫冰雪世界失踪、或是被拦截的日机击落!
中国航空公司平均十五天左右摔一架,而印中联队,几乎是一天一架!
代价高昂、代价惊人!
在付出高昂代价后,物资输送量同样让人啧啧称奇:中国航空公司每天保证十架飞机穿越"驼峰",从1942年8月至12月,往返驼峰航线八百七十三次,运送1833吨前线军需品到中国。在10月、11月、12月间,还空运七千多远征军到印度接受训练。
军帽、墨镜、徽章及勋章。
求助证明:缝在飞行夹克后背。
印中联队标志。
别小看那一千多吨货物,那是在每架飞机只能载重三吨的情况下完成的,就像蚂蚁搬家、燕子衔泥筑巢一样,就那么一点点地翻山越岭,运回来。
再看同期"印中联队",从1942年12月1日至1943年10月15日,有28415吨武器弹yào、汽油、飞机零配件运到中国,送到十四航空队手中。
在驼峰航线,一架接一架的飞机就这样消失在冰峰雪山中,一条又一条飞上蓝天的鲜活生命,如同轻轻逝去的风,刮走后,就不再回来…更大的代价还在后头!
------------
绝地、绝境,彻底伤了元气(1)
------------
驼峰航线,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中国航空公司、美国陆军航空兵"印中联队"在这条航线上,伤亡惨重,无论是"中航"还是印中联队,几乎都丧失元气。
人、机,高得惊人的损失率让jiāo通部和"泛美"总部不能等闲视之,他们来电催问,让"中航"给予回复,巧合得很,差不多是与此同时,美国军方也在向联队最高指挥官问责-为何伤亡惨重!
和中国航空公司相比,美国陆军航空兵第十航空队(随着十四航空队建立,"印中联队"相应改为第十航空队)已经达到了"散伙"的程度。
和"中航"差不多"摔没了"相比,第十航空队摔得更厉害,他们的飞机比"中航"多,损失也更大,把后增补来的都算上,总共将近四十架C-47,被日军拦截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