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泉。这样才可以更详细、准确地知道善恶区别以及改过迁善之法。学习之后要经常自我审查,每天审查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善还是恶,审查之后还要能改正。孔子的弟子子贡曾经说过:“君子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由此可见改过的重要xìng。过而能知为之明,知而能改谓之圣。弘一法师还列举了自己五十年以来改过迁善的十大具体措施:第一是虚心,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二是慎独,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第三要宽厚。第四是吃亏。第五是寡言,孔子说:“驷不及舌。”第六是不说人过,孔子倡导:“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第七是不文己过。子夏曾说:“小人之过必文。”第八是不覆己过。第九是闻谤不辩。第十是不嗔。弘一法师自我修炼的体证心得以及经验总结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另外,从哲学的角度看,对主体的反思总是开始于对个体自我的认识,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人是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我反省的。所以我们首先应当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人只有具有了自我意识才能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并自觉主动地去践行;而自我反省的对象,概括而言主要包括我们的行为、情感、意志、动机等等,通过自我知觉、评价、体验、审查、纠正等手段的依次作用而完成自我反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沉溺于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中,而应当做一个“有心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周遭的事物有一个明确的把握。

    第三篇 积善之方

    《易》曰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注释】

    ①《易》:《周易》,儒家重要经典。简称《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两部分。这里专指《易经》。

    【译文】

    《周易》说:“积累善行的家族,必然有很多吉庆的福报。”

    【点评】

    《易经》说:“积累善行的家族,必定有很多吉庆之事。”该句在《易经》中的完整表述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详细论述人世祸福与善恶行为的因果关系。古人认为人世祸福的发生,与人们的善恶行为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祸福不是毫无缘由地降临在世人身上,人的善恶行为才是自身得福得祸的直接诱因。即使不现报在自己身上,也会报应在自己的后代身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人们不可不谨慎行事。

    ※※※

    ※※※

    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①,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②。

    【注释】

    ①叔梁纥(hé):春秋时鲁国大夫,名纥,字叔梁。孔子之父。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叔梁纥向颜氏求婚,颜氏有三个女儿,结果最小的女儿徵在便嫁给了叔梁纥,生下孔子。叔梁纥在孔子三岁时去世。

    ②逆知:预先猜度。清代黄邦宁《岳忠武王文集奏乞复襄阳札子》:“善观敌者,当逆知其所始。”

    【译文】

    从前颜氏打算把女儿嫁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时候,便列举了叔梁纥家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德行,预料到他的子孙中必然有光宗耀祖的人。

    【点评】

    当初颜氏将要把女儿嫁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时,列举了叔梁纥家祖祖辈辈所做的善事,预言他家子孙中必定要出一位光宗耀祖的人。结果颜氏的女儿徵在嫁与叔梁纥后,生下孔子,成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至圣先师,一代圣贤。即使在现如今,人们在婚配择偶之时,仍要考察对方的人品及家庭声誉。

    ※※※

    ※※※

    孔子称舜之大孝①,曰:“宗庙飨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