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愆(qiān):过失,差错,罪过。
②闲:限制,防止。《周易乾卦》:“闲邪存其诚。”
【译文】
往远说,要发扬祖宗之德行,往近说,要掩盖父母的过失;往高说,要报效国家的恩德,往低说,要为家族造福;向外说要在别人困难时周济别人,向内说要防止自己走上邪路。
【点评】
《论语学而》中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指应当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朱子家训》有“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孝是儒家的基本lún理规范,祭祖是子孙们对祖先表达崇功报德的心意的,中国传统思想中光宗耀祖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这种观念一直以来对读书人是一种激励。所以了凡先生这里告诫儿子往上追溯要想到如何彰显祖先的美好德行。
就生活当中,要能想到怎样妥善地为自己父母的过失遮掩。《论语子路》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叶公告诉孔子,他们那里有一个坦白直率的人,父亲偷了羊,他便去告发。孔子则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父亲违了法,儿子该为其隐护,孔子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坦白和直率。坦然的为之隐讳,这显示出自真正意义上的勇直,因为中国人崇尚孝悌,维护礼法,反对父子之间互相“检举揭发”,主张仁爱有差等。朱熹曾有解释道:“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这种“亲亲互隐”的观念乃是儒家亲情lún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孟子尽心上》也继续有所阐述,他说假如舜的父亲瞽瞍杀了人,舜作为天子和人子该何去何从?孟子认为舜应当先让执法者“执之而已矣”,这是他作为天子的责任所在;然后又当和父亲一起“窃负而逃”,“弃天下犹弃敝”,这样做方可成全人子之道。
对上要想着报效国家,对下要考虑造福自己的家庭。《礼记大学》:“古之yù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yù治其国者,先齐其家。yù齐其家者,先修其身。yù修其身者,先正其心。yù正其心者,先诚其意。yù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治国齐家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另外,对待他人要想着如何急人之难,对待自己要时刻防止心生妄念,要谨守本分。儒家所说的本是“五lún十义”,五lún者,君臣、父子、夫fù、兄弟、朋友;十义者: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fù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中庸》里面也说:“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fù也、昆弟也、朋友之jiāo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这是对人的社会lún常的一种规范,要求人们在社会人生中尽到自己的义务。此乃人之本,其他的社会规范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孟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①,其熟玩而勉行之②,毋自旷也。
【注释】
①邃(suì):深远。
②熟玩:认真钻研。
【译文】
一定要每天都知道自己不对的地方,每天都要改正这些地方;一天不知道错误,就会在这一天里安心于自以为是的状态;一天没有过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没有进步可言。天下聪明伶俐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德行未修,事业不广,就在于“因循”两个字,耽搁了他们的一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