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国历史学家,却无人能够从中受到任何收益。而去年年初,当皮尔科维克来到美国国家档案馆,为制作一部有关二战人物的电视片寻求素材时,却能通过逐字阅读发现了3 张至关重要的小纸片。在这3 张记录卡的背面,有美国国家档案馆首席档案专家乔治夏洛的签名,以证明这3 张卡片的内容绝对可靠。第一张卡片表明的时间是1945年12月26日,其内容是:美军谍报人员在德国一个平民拘禁营中发现了海因利希密勒,于是派重兵将其秘密押解到德国西北部美军控制的集中营内。此次,押解的绝密令上特别注明:鉴于海德利希密勒身份特殊,手中掌握大量对美国有益的情报,所以有关他被捕的消息绝对保密。第二张卡片注明的日期是1945年12月28日,其内容为:盖世太保的首脑密勒在盟国战犯名单上名列第七,罪名是谋杀。美国中央情报司令部(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早在战争后期就奉命秘密对他进行追捕。此卡片还详细地描述了密勒被捕时的模样:身高5 .3 英尺,头发黑而细,眼珠非常灵活,一脸笑容,非常活跃,看起来非常聪明。“第三张卡片标明的时间是1946年2 月1 日,其记录内容是:美国情报人员对密勒进行了审讯,所获情报已通过绝密渠道转jiāo给美国陆军司令部和中央情报司令部……本案于1946年1 月29日告结。”

    今明两年,美国还将陆续公布篇幅长达300 多万字的机密程度更高的档案,其中也还会有事关密勒的材料。可以预见,彼时世人对密勒的下落将会得到一个更具体、更清晰的了解,甚至可能基本揭开有关密勒去向的大部分机密。

    第四节 追捕纳粹战犯的天罗地网正在形成

    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在国际反法西斯势力的影响下,德国国内的进步势力愈益壮大,斗志昂扬,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缉拿漏网的纳粹战犯的高潮。

    在此期间的突出成果,便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德进行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审判案、玛伊达奈克集中营审判案以及一系列其他集中营审判案。在西德70年代举行的历次审判纳粹战犯的案件中,由于政府和司法界已经清除了绝大多数陷藏的纳粹分子,加之政治气候转变,这些审判大多做到了依法办案和准确量刑,较好地体现了公正执法的原则,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好评。当然,由于西德早已于1949年废除了死刑,此时期被审判的纳粹战犯不可能被处以极刑,苏联东欧国家对此仍存非议。

    时至20世纪80年代,国际缉拿纳粹战犯的活动出现了显著的新特征,即这一正义之举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和两大阵营的界限,冷战的对手们开始携手合作,为伸张正义不懈奋斗。首先,英国放弃了几十年来奉行的庇护纳粹战犯、利用其充当反苏fǎn gòng别动队的立场,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认真查办隐藏在各个角落的纳粹战犯。例如:1986年 11 月,英国成立了以里斯为主席的调查在英国居住的纳粹战犯委员会,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1986年10月,设在洛杉矾的追寻纳粹战犯中心向英国提jiāo了一份17名在英国的纳粹战犯名单以及他们的详细情况。该委员会迅速对上述名单进行调查;一旦主要证据落实,就毫不客气地向司法机关申办拘捕证。

    1989年,苏联首次向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寻人服务中心组成的代表团开放设在莫斯科的二战中心档案馆(自1964年上述两组织获悉苏联将拥有的有关档案存放在莫斯科以后,即多次向苏联政府提出查阅的要求)。苏方提供了46本奥斯维辛的死亡记录本,包括74000 人的姓名、出生日期、国籍、民族、家庭住址、父母姓名与职业以及纳粹医生所提供的死亡原因,并允许代表团缩微拍摄。苏方还提供了有关13万名在集中营以外的德国工厂做工的受难者的资料。该代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