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德国,5 个在波兰,1 个在法国的阿尔萨斯(即纳茨威勒集中营)。1943年,纳粹分子又建立了7 个主集中营,其中2 个德国,在波兰、荷兰。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各亚个。在纳粹集中营的鼎盛时期,党卫军在德国本土及各个占领区共设立了至少10005 个集中营、强制劳动营及其衍生物一灭绝营;其中主集中营22个,下属1302个分支集中营(其中仅布亨瓦尔特集中营即下属129 个分营),内主要关押女国的分营329 个,主要关押男国的分营843 个,囚犯xìng别不明的分营60个。在押的囚犯来自欧洲各国以及美国、土耳其、埃及等国,高达1100万以上,以各个国籍的犹太人为主,其他主要群体还包括苏军战俘及其他盟国战俘、吉普赛人、共产党员、抵抗运动战士、反法西斯进步人士,也有刑事犯罪分子、jì nǚ甚至同xìng恋者。由于纳粹分子蓄意的折磨、虐待和屠杀,集中营囚犯的存活率很低,一般仅达 20 %左右,至于纳粹政权存心灭绝的犹太人,则更只有5 %左右。初期的纳粹集中营,由国家政治警察管理;从1936年起,改由党卫军管理。只有党卫军官兵才有资格充当集中营守卫部队成员(亦即看守);以后,由根据党卫军帝国司令官兼全国警察总监希姆莱的命令,组建了党卫军特别部队一“骷髅队”,专门负责看守集中营。在党卫军内部,总揽全国集中营事务的大权,首先落人中央保安总局手中;1942年以来,又转人与之并列的经济管理总局手中。直接掌握数百万囚犯生死存亡命运的先是中央帝国保安总局局长莱因哈特海德里希及其继任者卡登勃lún纳,以后则是经济管理总局局长兼集中营事务总监泰奥多尔艾克及其继任莱因哈特格吕克斯以及1943年底升任集中营事务副总监的原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鲁道夫霍斯。

    到二战开始之后,包括奥地利在内的第三帝国境内,已有8 个规模较大的集中营从上百个劳动营、改造营当中脱颖而出,它们是:达豪、萨克森豪森、布亨瓦尔特、毛特豪森、弗洛森堡。瑙因加莫、多拉诺德豪森集中营以及专门关押女囚的拉芬斯布吕克集中营。

    集中营的囚犯被人为地分成八大类,各自享受不同的待遇。德国人是第一类,北欧各国人属于第二类,法国人属于第三类,巴尔干各国属于第四类,俄罗斯人属于第五类,吉普赛人属于第六类,犹太人属于第七类;原本只有这七类。1943年9 月以后,纳粹当局又把背叛了自己的意大利人列为最底层,以示惩罚。

    各个集中营、灭绝营使用dú气室大规模杀害犹太人,普遍开始于1942年。

    从1942年春天开始,设在波兰西里西亚和总督区内的海乌姆诺、贝乌泽茨、索比堡、特列勃林卡四个劳动营经装备了专门的杀人dú气室和焚尸场后,摇身一变成为第三帝国的四大灭绝营。负责具体实施对犹太人“最后解决”的职能部门是中央保安总局,直接承办这项事务的单位则是该局下属的第三局国内保安勤务局的第四处犹太事务处。该处处长即是臭名昭著的阿道夫艾希曼。他手下有3 名得力的副处长狄特尔维斯里塞尼、阿洛伊斯布鲁诺、赫尔曼克鲁梅负责搜捕希腊、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法国等国的犹太人,并把他们押送到奥斯维辛、玛伊达奈克、毛特豪森等集中营或海岛姆诺、特列勃林卡、贝乌泽茨、索比堡等灭绝营其中的每一个,均具备每天“处理”8000一12000 人的能力c 到了这4 个灭绝营随着苏军的挺进被迫关闭时,它们已分别杀死35万、80万、60万和50万犹太人。这类灭绝营的特点是,囚犯几乎是清一色的犹太人,将其运抵此地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将他们尽数杀光;即使暂时留下少数青壮年不杀(每次留下的不超过1000人),也仅仅为了完成某些紧急任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