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来,折腾去,一事无成。”
“就算不愿做京官,也不该就断了仕途,谋个外放又不是难事。”永庆仍是不赞成马俊的草率。
马俊苦笑道:“善余,小弟没做过外任么?小弟算是看清楚了,这年头,就算是昧着良心,也干不了什么事儿,这官还当着有什么意思?”
“令尊、令伯允了?”曹颙见他态度已经决绝,开口问道。
“嗯。”马俊点了点头,道:“伯父之意,离开也好。如今京城不太平,避开这几年,往后等到太平了,再出仕也不迟。”
到底是熬到京堂位上,有些眼界。
曹颙此刻,倒是不替马俊惋惜了。马俊出身清贵,少年进士,入了仕途,又见识了太多污秽,能沉寂下来,修身养性也是好事。
永庆见马俊如此,想想被降官的曹颙,忍不住攥起拳头,闷声道:“这到底是什么世道?孚若老实能干,却落得个贬官的下场;天成勤勉当差,却不得不弃官。”
“权当歇歇吧。”曹颙举起酒杯,对马俊道:“天成兄,你读了这些年书,存了济世之念,如今也不过一时混沌。不管如何,不要忘了你到底想要什么。我相信,总有一日,天成兄必有用武之地。来,小弟敬天成兄一杯!”
马俊端着酒杯,看着曹颙,露出几分羞愧,道:“真是惭愧,伯父早说过,我带着文人的酸腐,遇事爱钻牛角尖,让我学习孚若的豁达。比起孚若所遇挫折,我这边倒是有些无病呻吟。说起来,还是我涵养不足,不能像孚若这般荣辱不惊。”
哪里是什么豁达,哪里是什么荣辱不惊?
不过是曹颙多活了一辈子,能看得通透些罢了。人存与世,谁能为所欲为。就算不想做之事,有的时候为了责任,为了身边的人,也不得不为之……
转眼,到了正月十六,曹颙出城为马俊送行完毕,回到府里,这任官的旨意就下来了。
户部给事中,正四品京官。
户部给事中,作为六科掌院给事中之一,同都察院十三道督察御史一起,被合称为“科道”,是言官。不同的是,前者直接对皇帝负责,后者则是对都察院都御史负责。
虽说六科给事中品级不高,才是正四品,但却是天子直属。皇帝交给户部的差事,由户部给事中督管,每五日注销一次。就算是尚书、侍郎,只要有办事不力的,给事中都可以向皇帝直接禀告。
除了这个之外,六科给事中是京城唯一有资格同堂官们参加御前会议的司官,有举荐官员与弹劾、审理罪官的权利。甚至,还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
就算是圣旨,只要六科给事中认为有不妥当之处,就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虽说没有内阁学士的风光,但是六科给事中才是天子真正的辅臣。没有丞相之名,却行丞相之事。私下里,六科给事中又被称为“副相”。
被提拔到这个位置的官员,多是皇帝器重信任的臣子,端得是前途不可限量。
虽说还是受了皇帝的算计,不得不去户部做牛做马,但是这个给事中的职位,也算是合曹颙的心意。
说起来也是好笑,他出仕不足十年,由武官转文官,由京官转外官,又由外臣转内臣,如今又转到言官任上。
说他是幸进吧,八年的功夫才从五品到四品。要是在皇帝身边当差,八年的功夫,一个一等侍卫也能到手了。
若说他不是幸进,好像一直在被提拨,升职。
不管是满意,还是不满,这递折子谢恩的事儿,却是不能省的。
畅春园,清溪书屋。
曹颙在圣驾回京后第一次见到康熙,除夕那日宫里虽有赐筵,但是曹颙正获罪被贬,却没有资格去了。即便他还挂着侍卫的衔,侍卫处也没有通知他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