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尊贵无比。
德妃尚好,心里没有什么可担忧的;长子与养子同曹颙交好,小儿子同平郡王那边也往来频繁。宜妃这边,则是添了担忧。
八阿哥薨了的消息,至今还瞒着太后宫这边。就算怕她老人家大病初愈,听闻凶信伤心,所以才瞒着,打算过了圣寿节,太后身子好些再告之。
今儿太后关注着李氏,所以没有留意孙媳妇里少了一个八福晋。
八福晋带着重孝,自是不好进宫贺寿。
瞧着太后对李氏这般关爱,待曹佳氏、曹颐姊妹也像孙女似的,要是晓得曹颙被九阿哥给凑了,说不定要发作的就是九阿哥。
想到这些,宜妃一阵心烦意乱,暗道:“说到底,不过是个私生女,同她额娘一样,都是见不得光的。难道太后老糊涂了不成,这般大张旗鼓的,莫不是想要宣告天下,这曹家还搁着一个和硕公主?”
“小儿子要周岁了么?他周岁,哀家就不预备礼了,哀家从皇帝那里,讨了个封赏。一等轻车都尉。守着个爵位,大了些,也省得你们操心。”太后温煦地说着,丝毫没有当成回事。
初瑜突然想到,丈夫小时候被赏赐的爵位也是一等轻车都尉。
按照律法规定,和硕公主嫡子落地就有爵位,就是一等到三等轻车都尉。
早年曹颙虽得了这个爵位,那是占了父祖两辈子的体面,加上是曹家长房独子,又是在圣驾南巡,曹家接驾时恩封的,所以并不显眼。如今,长生还是襁褓之中,就得了这个封赏,实是赏赐太重。
虽没有明着叫李氏认罪归宗,但是这个赏赐一下,无意中也验证了之前的传言。
只有李氏,只感觉到太后的一片慈爱,没有想那么多。听说赏赐了三品爵位,也以为同长子早先的一样,都是皇家对曹家的恩赐,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拜谢了太后恩赏。
太后叫初瑜将李氏扶起,笑着说道:“那不算什么。哀家还有好东西留给你。”说着,回头对个老嬷嬷低声吩咐了一句。
少一时,就见老嬷嬷双手捧着个黄绫包袱过来。
太后接过来,亲自打开,里面是一只尺长的紫檀木盒子。她又将木盒打开,众人的视线都齐齐地望去,就见里面摆着三只巴掌长短的白玉如意。
太后从盒子里拿出一柄如意,笑着对李氏道:“前些年,你不在哀家眼前,就不说了。往后,却不会让你受了委屈。这里有三柄如意,你收好。往后若是有人敢欺负你,或者是让你受了委屈,你就奏明缘由,同这如意一起叫人送到御前,自然有皇帝为你做主。”
一句话说完,除了浑然不解的李氏外,其他人都变了脸色。
虽说不是铁卷丹书,但是这是太后懿旨,就是皇帝也无法违背。这跟铁卷丹书的效力也差不多了,妇道人家,谁不是以夫为天,靠着儿子活着。
有了这三柄如意,就算曹寅父子犯了死罪,也能求生了。
太后虽有些偏执,但在宫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并不是看着那么糊涂。这如有能拿到这里,能赏赐到李氏手中,指定是经过皇帝点头的。
曹家的体面,这次是大了。
清溪书屋,几位大学时禀奏完差事,已经是退了下去。
康熙胳膊支在炕桌上,也不知道想些什么,缄默许久。直到魏珠进来回禀,道是十六阿哥奉旨见驾,他才点点头,道:“传。”
他使人传召十六阿哥,是为得九阿哥“患病”之事与八阿哥府的丧事。
人心很奇怪,就算晓得儿子难保会生怨,但是康熙也有自己的底线,受不了儿子们过节。因此,他昨儿才会命十六阿哥往八阿哥府与九阿哥府去探看。
对于皇父的心思,十六阿哥也晓得一二,只是这其中没有他说话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