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与日寇的战争中,一败涂地,后期中国方面把指挥权交给了我,我作为一名光荣而神圣的德国党卫军军官,怀着对元首无限的忠诚和敬仰,使用元首创建的闪电战战术,风卷残云一般,歼灭二十万精锐日军,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完全是元首的战略思想实现的,我的元首,你的睿智犹如太阳一样光芒四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德军将在元首的闪电战思想的武装下,所向披靡,横扫一切阻挡德国前进的障碍。

    对于这次实战的各种经验总结,我与各派遣团的军官已经整理好,现在就呈报给我的元首。

    闪击理论

    战略层面

    运用包含装甲部队、机械化步兵与炮兵,以及空军优势火力,于作战层面进行高度协同攻击。

    扰乱敌人的部署,迫使对方改变正面武力,甚至达到使敌军在兵力组织与分配上自乱阵脚。以侧面迂回方式,隔开并切断他们的兵力。

    阻扰他们的后路。威胁他们的后路,使其与基地之间丧失联系与补给。

    讲求速度;

    闪电战的基础是机械化,前提是制空权,在于空,坦,步的协同配合,战术在于一点两面。找到突破点,由炮兵打开缺口,装甲集群进入缺口并发展战果,机动步兵跟进。找到突破口的两翼,空军打开缺口5-10分钟后,装甲集群随后攻击,后面紧随机动步兵。迅速破坏掉敌指挥中心,通讯枢纽,交通枢纽。陷敌于瞎子、聋子的局面,并配合正面部队迅速合围敌主力步兵集团。

    飞机、坦克和机动步兵速度都很快,火力也够。但前提是要保有制空权,然而德国后期遇到了拥有空中优势的美国空军,无法使用闪击战。另外此战术对后勤依赖度非常高,一旦汽油和弹药粮食供应不上,就会被歼灭。(例如战争后期,德军发起的“突出部战役”就遭遇了这种情况。使得德军无功而返,并没有更多的装甲部队去抵抗盟军的攻击)

    战术层面

    综合整理一个对闪电战的全貌概述。“闪击战”大略可略分以下几个阶段:

    集结

    意即在攻击发起前夕,将兵力彻底集中于一个狭窄的正面上。由于该战术需“形成重点”(schwerpunktbildung)之故,真正的攻击正面还会比集结面更窄。

    展开

    为了突破后维持必须的冲力,机械化部队将会成梯次纵深部署。

    突破

    使用形成重点后所造成的压倒性优势武力,以决定性的冲击力突穿敌人战线。突破的任务一般交给战车部队担任,战车部队将以营或连级单位组成“宽椎型”(breitkeil倒三角形,德军战车部队最常使用的攻击队形)或者“椎型”(keil正三角形)进行突破。不过若想保留装甲兵的实力以供往后作战计,亦有将突破任务交由步兵担任,待步兵突穿后装甲兵才由缺口投入,接着机动向敌后挺进以扩张战果的事例。

    突穿

    此阶段是突破之延续。在完成突破之后,装甲部队主力以及其他机械化支援单位会穿越打开的缺口,并进入敌人战线开始向敌后深入。此时各部队指挥官会在部队先头,以其自身之观察掌握全局并随时将敌情向后回报。突进纵队中除了战车外,尚会编入战斗工兵、装甲步兵以在任何情况下对前进中的战车单位提供支援,他们通常都乘坐在半履带装甲人员车辆上,战斗工兵则携带各种器材甚至架桥装备以克服一切天然或人工障碍物。

    击虚与钻隙

    突破时期结束,开始全速向敌后方做大纵深的突进。这样的做法扬弃了传统的向两翼席卷的战法,不过这算是法国人所创的较快捷的方法。

    一旦通过突破口后,各纵队即成扇形展开,沿着若干向前延伸的平行道路向前分散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