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这他的视线却一直关注着陛下。
在美国留学时的经历使得管明棠比其它人更能了解“资本”的本质,在所谓的强国背后,有着太多不为人知,或不为人注意到的阴暗面,英国是、法国是、德国是、日本是,即便是美国同样也是。
“多方兼顾永远只存在于理想主义者的幻想之中,陛下,臣以为,身为帝国之要员,必应抛弃理想主义者之想法,而以现实为依据,只有如此,方才是谋强之道!”
这话与其说是说给别人听,倒不如说是说给自己听,陈默然岂会不知道他话里的意思,管明棠话中的意味可谓是说的再清楚不过,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至少在看待农民的问题上。
“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
尽管承认管明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那些人……
“管大人!”
突然一声冷言冷语打断陈默然思绪,顺着声音看去,是原本这次会议的“中心人物”袁世凯。
“陛下先前的问题,管大人似乎还未回答吧!”
不待管明棠开口解释,袁世凯却主动开口说道。
“陛下所制赏兵士以勋田,一是为激发将士武勇之心,二是却是为中国之长治久安,管大人方才侃侃而谈,虽不无有理之处,然管大人可知,蒙古之大,又有多少汉人?东北之肥沃,又有多少荒地,俄国、日本皆对蒙古、东北虎视眈眈,以陛下之圣明,岂不知以识字之军士加以培训,即可为工厂之工人,然于陛下之高瞻,又岂会限于一叶一目!”
说着话袁世凯全是一派景仰之色。
若是说换了旁人,怕陈默然还真会被他这番说词而生出感其体君之心,可偏偏说这话的是袁世凯。
“管大人,蒙古之大,民不过百万余,且皆为蒙人,我汉人于蒙古,仅数万春去科回之商贩,光复之初,蒙古意欲独立,今日蒙古虽定,然却是代以兵势威压,若要长治久安,非移民殖民而不稳,倘若蒙古之汉民达百万之数,蒙地可稳,而东北地肥人荒,利于垦殖,无论蒙古或东北,皆为我国边疆之地,外人虎视眈眈,岂能不防,恰因如此,陛下方才授“荣勋之田”于退役之兵士,假以十数年,两地散布百万退役兵士,边疆非但可稳,更不惧外人侵袭,若遇外人侵袭,享陛下恩赐“荣勋之田”之兵士,必为卫勋守土之先头,这种虽不为军屯却为军垦之策,岂是常法所能及!”
对于政敌从来都是毫不留情的袁世凯这会到是一副大义凛然之色,但言语间的隐意却又带着挑拨之意,对于袁世凯来说,即然是政敌,那就要打压。
对于袁世凯责任,管明棠只是微微一笑。
“以袁大人看来,是帝国之近卫军他日不能守土御疆,而非要以退役之兵士巩固边防吗?”
这帽子扣的……听到这句,袁世凯恼的差点没背过气去,这管明棠也忒狠了点吧!直接说自己怀疑近卫军,谁不知道面前坐着的是“士兵的陛下!”
“固边殖民,确为我国之需,可为何要浪费宝贵之人力呢?陛下!”
原本就没有进一步打击袁世凯的管明棠转身面向陛下。
“人力,中国固然不缺,然而绝大多数青壮皆是文盲,但却不包括军人,依照军规三个月训练需识600常用字,会基本加减算数,基层军官除正常军官责任外,还必须辅助士兵修习文化课程,以参谋部的调查,一百七十三万近卫陆海军中,业已取得初小毕业证的多达一百零五万人,业已取得高小毕业证的三十二万,已取得初中、高中毕业证亦多达二十余万人,甚至不乏取得专科技术证书,军队为他们提供了教育的机会,这便使得他们比普通文盲农民更易接受培训,而从军经历又令他们习惯于纪律,更适合在工厂做工,但是若任由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