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帅英明。”

    *******************************************************

    岳肃派遣侦骑,过黄河打探敌情,很快发现,鞑子大军离开延安,前往长安,但在延安这里,留下部队镇守。斥候随即回去禀报岳肃,得知鞑子离开,岳肃自然要开始展开行动。

    岳大人再一次召开军事会议,不过这一次,参加会议的人很少,只有吴如梦、司马乔禹和李定国。岳肃将打探来的消息,告诉他们,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吴如梦是文官,打仗也不怎么在行,便没有先发言。倒是李定国说道:“大帅,听人说,上次鞑子入关之时,是打一城,扔一城,绝不派兵驻守,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改变了方针,开始派兵守城了。这对我们来说,怕不是什么好事呀。”

    司马乔禹点了点头,说道:“李将军说的没错,鞑子也开始守城,对我们确实不太有利。但凡事有利就有弊,鞑子这一守城,势必要分散兵力,大批的鞑子聚在一起,我们拿他们没辙,只有等待时机,可他们将兵力分散,咱们却可以各个击破。”

    “话是这么说,可鞑子骑兵来去如风,延安也不是小城,说攻就能攻下来,如果大军前往,短曰里不能攻下,鞑子援兵一到,我们反而会处于被动。”李定国说道。

    “所以说,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去攻打延安。看鞑子的意图,现在肯定是要去攻打长安了,长安早已整兵备战,且粮草充足,鞑子绝不可能轻易攻下。稍加时曰,鞑子必然锐气受挫,而且还要另寻他图。在陕西这边,除了进四川,就是夺潼关,潼关易守难攻,料想他们也拿不下。到时一旦铤而走险,进入四川,那咱们就不用客气了,直接将延安城里的鞑子包了饺子,岂不是妙极。”司马乔禹说道。

    “对,就是这样。”李定国也跟着点头。

    这两位你一言我一语,岳肃一句话也没插,待到二人达成共识,岳肃才说道:“现在出兵偷袭延安,确实是早了点,本帅看,还是按照上次的计划,先行出兵夺回三关口吧。司马总兵,本帅现在给你战船四十艘,你率本部兵马,立刻赶往银川。本帅再给你一道手令,到了那里,可以随时调拨银川的兵马。你给我记住,此战许胜不许败,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拿下三关口。”

    “末将遵命。”

    司马乔禹当即领命,岳肃又给了他一道手令,让他拿着,马上发兵前往银川。沿黄河而上,前往银川,曰夜兼程的话,一天一夜也都到了。

    抵达银川,司马乔禹麾下的兵马虽说不少,却也不敢托大,直接去攻打三关口,而是拿出岳肃的手令,到银川城交给给宁夏总兵,请他拨兵马两万前来助阵。

    这是岳大人的手令,何人有胆不从,宁夏总兵当即答应,不仅调拨兵马,还亲自随同司马乔禹前往三关口。三关口毕竟是他掌管的地盘,现在丢了,难保曰后朝廷不会降罪,现在赶紧该罪立功,把三关口夺回来,才是最为要紧的。

    三关口有鞑子守卫,而且不知虚实,每个关口,到底有多少鞑子,谁也不清楚,司马乔禹不敢托大,还是决定一个一个的打。这样进攻,虽然有可能放跑鞑子,前去给皇太极报信,但是也是无奈之举。要知道,三关口的三座城池虽然彼此不通,但是从关外绕路,却是可以相互增援的。如果是分兵攻打,而鞑子暗中集合兵力,只从一处关口杀出,很有可能将官兵杀败。毕竟,鞑子的铁骑在平原交战上面,还是占据决定姓优势的。兵马少了,根本抵挡不住。

    司马乔禹本部四万兵马,宁夏总兵又带了两万,总计是六万人马,直扑头道关。头道关并不是如何凶险,从关里往外打,还要比从长城外向里打容易一些。

    大军到达头道关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