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也有做生意的,所以他们也觉得汪乔年的建议比较好。自己家的买卖,里面本来就有护卫,而且伸手还不错,肯定比那些兵痞强,要你们上船碍手碍脚的,有什么用,还影响船只多装货。
农工商三界投的票,虽然选谁对北直隶的农业和工业没什么关系,但这些年能到这里和朝中的大佬们坐在一起开会,怎么也得显出点水平来吧,投票不能草率,不能瞎投。考虑到自己能够坐在这里,全是托了岳大人得福,而岳大人又对百姓很好,在南直隶粮价大涨的时候,充分地帮了大伙,于是,所有的票都投在汪乔年的身上。农工商一共十八票。
现在汪乔年已经有了七十六票,远远超过其他候选人。最后是宦官议员的选票,他们一共也是十八票,但是没有集中一个人身上,而是分别投给了三个人,甚至还是正好,一人六票。这三个人,分别是汪乔年、范复粹,和一名伊洛党的官员。
这个投法,令人很纳闷,但很快就被看出了端倪。如此投法,十有八九是太后授意的,三党一家六票,不偏不向,到底谁能被选中,你们各凭本事。
加上这六票,汪乔年总计八十二票,剩下的人,每一个过五十的,按照规矩,汪乔年成功当选,报给皇上,直接下旨任命就行。
议会结束,朝廷还没等下旨,任命汪乔年为松江巡抚呢,李文彰等五名商人议员,就行动开来,成立商会。随即,在京的勋贵,和一些武将、宦官,及知道此事的官员,家里也派出人来,把自己的买卖,投入商会之中。这里面,张献忠表现的很是积极,可以说,张献忠在岳肃成立银行之后,就开始让心腹开起了买卖铺户,这一次更是大手笔的投入。远洋买卖赚钱,手底下还有一帮能打的,在朝廷那里租了武器,到了海上,不管是有本钱的,还是没本钱的,都做一些,银子还不是滚滚而来。
商会成立的消息,很快传遍北直隶。这一下,在阳和有一位老兄坐不住了。
这位老兄不是别人,正是宣大总督吴思南。朝廷的动向,吴思南一向都要打听清楚,上次曰照开海,他听说不少商人都赚的钵满盆满,心思就有些动了。可做买卖需要本钱,以前在福建做巡抚,没事能捞点火耗,可现在,朝廷开设了银行,火耗的事就别想了。军饷什么的,也不能克扣,人家来送银子,他也不收,最多也就收点字画什么的。
吴思南这个宣大总督,是顶着兵部尚书衔的,正二品的大员,说句实话,俸禄还算可以。可家里一大堆人,没事还得出去风流一下,银子哪里够花。海外贸易这么兴盛,明显是个机会,这一回,朝廷又在松江开埠,京城还成立了商会,不去分一杯羹,实在太可惜了。
官员的亲属做买卖,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可差就差在本钱不够。出海贸易,需要船呀,宣大总督也不管船,实在让人头疼。有心管岳大人借一艘,又不好意思开口。
不过这个世上,法子都是人想出来的,吴思南很快想出一个法子来。自己当年做福建巡抚的时候,不仅和做水师总兵的毛有见有些关系,和假充海盗的施大宣也有些交情,毕竟施大宣他们的军饷,是由朝廷来发。施大宣为人仗义,而且手里的船只,也没个准数,借个一艘半艘的,应该没啥问题。所以,吴思南便派心腹跑了趟福建,找施大宣借艘船。
结果这施大宣不是一般的仗义,怕一艘船不够吴思南用的,一把借了三艘。不仅如此,还让人告诉吴思南,要是需要枪炮什么的,你那边调拨要是不方便,尽管找我要。
吴思南也不敢乱来,得了三艘船,就已经很满意了。至于火器什么的,尽量走正规途径吧。
光有船也不行,还得有钱进货,开设店面。可是,吴大人即便不是月光族,也差不了许多,思前想后,决定到银行抵押贷款。当然,他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贷,大老婆蒋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