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故事的传说,已流行了数百年之久,无论是小说c评弹c戏剧c说唱乃至电影c电视剧,之所以能脍炙人口c经久不衰,笔者认为,除了书写的感人c戏唱的动听,影视拍的精彩外。故事本身所固有的c体现出来的亮点才是它得以存在的本质原因。就像金子一样,不用任何包装,本身的光泽c质地就足以引起人类的重视!杨家将故事的亮点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心爱国c不受外辱的民族气节;道出了中国人敬英雄c爱忠良c恨奸佞c恶小人的美好心声。正是故事中的英雄事迹与读者的心声合拍,才会产生:同情英雄的磨难,惋惜英雄的早逝,不平英雄的受屈,愤恨奸佞的阴谋,鄙视小人的卑鄙,欢呼英雄的胜利,遗憾英雄不尽人意的结局,对英雄未了的将来浮想联翩等共鸣。这才是故事能够一直流传下去的根本原因。读者希望故事中的英雄事迹更奇特c情节更新颖c英雄形象更完美c结局皆大欢喜的心态,则是故事不断发展c改编c新编c续编的动力。
拙作发表部分章节后,有的读者提出了几个问题,由于当时书尚未完稿,就没有时间参与讨论,在此作一点简要答复。
问:“有关杨家将的书已经有很多版本啦!再写此书还有什么意思?”
答:笔者是杨家将故事的业余爱好者,探讨者。觉得以各种形式流传的杨家将故事有美中不足之感。如:杨家将来的突兀,去的太快,好似昙花一现;故事中的代表人物的英雄形象有点缺憾,(如:杨延昭拒不接纳王兰英有点不近人情;对舍命相救的任堂惠没有报恩举动有点不讲义气;辕门斩子的心态不够合理);故事中一些人物来历不明,如:‘火山王’杨门女将c肖太后等;故事中有些悬疑问题应该给交待一下,如:‘铜锤换玉带’是怎么回事?,杨延昭如何当了郡马?八姐九妹何故老尔不嫁?穆桂英在二十岁破天门时就怀了杨文广,五十三岁挂帅时杨文广何以才十七岁?金沙滩战后,留在辽国的究竟是四郎,还是八郎?等等。因此,笔者在八三年就产生了撰写一部自己认为较完整的杨家将故事的想法,因工作忙没有时间动笔,只到三年前退休,才有时间开始完此心愿。至于是否有意思,那就是诸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事了。
问:历史上真有杨家将吗?
答:在我国历史上,确有杨家将的人物记载。然尔,特别简单。【宋史,二百七十二卷记载:杨业,又名杨继业,生年不详,死于九八六年,河曲一带人,原是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任知代州事宋二次伐辽时,任东路军副统领c伤重落马被俘,不降,绝食三日亡。
杨延昭,生于公元九五八年,死于一零一四年。杨业长子,在杨姓同辈人中排行第六,称杨六郎,从小喜武c随父杨业常到边关抗辽。
杨文广(?——1074)字仲容,杨业之孙,杨延昭次子,以父荫入官,1043年征陕南‘张海’有功升殿直c1068年任秦凤路副总管c后任定州路副都总管。】
除以上三人外,其余的传说中人物全是想象c虚构出来的。读者诸君明白,历史史实与传说故事之间的差距是不可以道以里计的!
问:书中说到的地名现在还有古迹可寻吗?
答:说到对杨家将的寻古探幽,或找历史证据,笔者认为是劳而无功的事!从杨家的出生地来说,历史上仅记载是‘河曲一带人’。现在对‘河曲’的认证有两个地方,一是现在山西与内蒙交界的‘河曲县’;历史辞典上名词的解释则是:黄河从龙门到芮城弯了个大弯,故称这一带谓‘河曲’山西谓‘河东’。
笔者书中把杨家将的出生地c定在芮城一带的‘风火山’下,理由有三条。一c杨衮既称‘火山王’,他的称号无论是皇封,还是自诩,都应该与带‘火山’二字的地名或历史事件有关。‘河曲县’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