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把刀就砍在了宦官们的头上,曹嵩现在却是一点也不担心了,他的儿子曹操得赐天子中兴剑,拜为城门校尉,他自己大司农的位子上也得皇帝的一声赞,父子如此,曹氏一门,可想而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了。

    咦,当初怎么就没瞧出阿瞒还有这运道呢?

    正胡思乱想间,听得皇帝询问,曹嵩连忙起身,恭恭敬敬的与皇帝施礼,小心的道:“沛国乡间确实有华元化的诸多传闻,臣愚钝未辨真假,所以,不敢与陛下详说,惟陛下圣裁!”

    听说华佗此时已经声名在外,刘宏大喜过望,当即吩咐:“尚书令,拟诏,征沛国华元化为医正,请为周阳公诊治病情!”

    “臣怎敢当陛下如此!”袁逢起身再拜,脸色依仍十分平静,没有丝毫的喜悦激动表示。

    安抚了袁逢,刘宏这才向众公卿解释道:“诸公,我汉家以孝治天下,几百年来,外戚舅氏权重无比,先汉几次国家倾危,无不是因外戚舅氏之故,后来竟然权移王氏,国祚中斩,幸赖世祖皇帝拔乱反正,才有我今日之汉家天下,便是如此,我朝自孝章皇帝以来,每代母壮子弱,外戚贪立少主,觊觎神器,屡次侵夺皇权祸乱朝纲,竟有梁冀鸩杀孝质皇帝之惨事,实是我汉家之痛!”

    说着,刘宏看众人并无意外,继续道:“我所以下令收槛何进兄弟,以及董重,并不是因为他们三人有罪渎职,正如诸卿所知道的,他们三人一向并无过错,然而我必然要罢夺他们官职,收槛致廷尉的,只是他们无功,又无才,仅以外戚之故得登高位,他日一旦朝廷有变,此诸辈便是国家之祸源!”

    “我希望,自今日起,国朝再无外戚干政,也无宦官乱权!”

    刘宏最后一句话,算是为这个话题作了总结。在场诸公卿都是明白人,国朝历史典故无不烂熟于胸,国朝正是因为有外戚干政,少年皇帝长于深宫妇人之间,无奈之下这才扶植宦官,许以重权,以期对抗外戚,宦官与外戚,正如一个镜子的阴阳两面,实乃是共生共存的关系,朝廷士大夫既然对宦官乱权咬牙切齿,皇帝决意斩断宦官外伸的爪子,自然也就再没有放任外戚存在的道理。

    于此,何进等人受点冤屈又算得什么?

    “陛下,往昔宦官乱政,百姓延颈思治已久,陛下今日拔乱反正,臣请陛下赦免党人,为故大将军窦武,故太尉陈蕃正名!”

    刘宏看去,说这番话的,是司空张济。(http://)。

    司空张济年已七旬,须发皆白,也是一代经学大家,刘宏记得他曾为汉灵帝讲过学的,印象中,为人忠勤,讲学态度也十分端正,并不是刘宽那种忧心如醉的。

    应该说,这一届三公,司徒杨赐,司空张济,太尉刘宽,跟宦官都是两条道上的人,在天下士子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宦官张让等人后来一个劲的怂恿汉灵帝卖官,公值千万钱,也不知是不是出于投放他们自己人的考虑,所有买官的人都得走宦官的路子不是。

    ~~~~~~~~~~~~~~

    注:“朕”是皇帝比较正式的自称,主要用于正式场合中,而在一般场合中,汉朝皇帝自称与一般人无异,更多的还是用“我”c“吾”,这就跟地方官们面对老百姓时拿腔拿调的一口一个“本官”相似,在私底下,官员们对家人,对朋友,幕僚不会动不动的拿“本官”二字来作为自称的。

    汉朝皇帝在郑重场合自称用“朕”,一般场合则仍为“我”“吾”自称,前文设定主角一口一个“朕”除了一些场景必要,其实主要的,也是因为主角正在“使性子”,这是开卷第一章就提示的,故而一直有意无意的,让主角拿腔拿调,装腔作势,这种情况自本章开始将会有所变动。

    感谢书友“黄天的打工仔”的支持,欢迎书友同学们到书评区就“黄天的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