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协议后,暗中解除对华武器禁运,自殖民地缅甸c安南就近运来大批库存作战物资,通过滇越铁路c滇缅公路源源不断送到昆明。汽车就有上千辆,装载了五万步枪c两千机枪c500门迫击炮,弹药三千万发,虽然是一战后的封存装备,然保养不错c性能良好,较之现有武器并不逊色。

    有军方背景的德国商人克兰在香港的合步楼公司通知陈策得到国内授权可以向中方提供105以下口径的各类武器,只是提出要用钨砂c锰矿易货购买,看来咱们掌握着各大国发展军备的重要战略矿产资源,有必要加大开采力度,借此换回更多的装备。

    想想都令人振奋,我们不再是孤立无援,能得到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中日军队的技术差距将逐步缩小,加上咱们的人员数量优势战胜日本将成为可能。据说陈海松已经起程横跨大西洋前往美国,我真的期待这个能言善辩的家伙能够给带来更多更先进的武器装备。”

    “总长,有人支援当然好,武器改善也很必要,可是卑职还是觉得应该统一规划合理使用,一股脑下发部队看着很气派,可实战中难免会造成弹药补给的困难,大都是毛瑟系列79口径c英国大都是77口径c苏联都是762口径,法国的却是8口径,弹药不同。

    卑职建议这些不同口径的枪械最好集中在一支部队里使用,减小物资补充的带来的混乱。另外这些武器性能差别较大,操作保养方法不同。下发部队不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很难发挥出实际作用,卑职很担心骤然增加的火炮c重机枪有没有足够的兵员熟练地使用。”

    何应钦撇撇嘴说:“德法英美的武器原理相同c差别细微。我军长期使用毛瑟系列接触这些新到武器没有任何问题,过去我们是有人没枪没弹,现在是在原有的团营部队里增加了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数量,操作并不难,只要加紧训练有一个月完全可以协同作战。

    口径不同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八路军里也是制式混乱,日械德械俄械几十种装备,我看他们也没出现弹药供应不上的问题。原因在于我军作战强度较低基本靠自身携带弹药作战,注重战前准备充分,战时补充不需要太多,到弹药快耗尽时基本就该转进或撤离了。

    至于合格的炮兵c机枪兵,各师c团已经建立了训练队进行培训,咱们最不缺的就是人,老兵带新兵。多打几次实弹,很快就能掌握武器性能,成为合格的枪炮手。目前前线平稳,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开展连营战术演练提升战斗力。”

    林蔚见何应钦喜形于色的样子提醒说:“何总长为装备的改善而高兴,白总长为军队的作战能力而担忧。都是在为国家操心。不过我同意白总长的观点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使用武器的人,华南卑职观看了65军进攻三灶岛c飞虎师警卫营进攻南澳岛的作战,反差太大。

    当然中央军要比粤军好很多,可是战场的组织c战术的选择c战士的技能仍然是各部队的弱项,而弱项的产生来自于各级管理者和管理制度的落后。总长在改善装备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战斗意志c主动精神c协作意识的培养。指挥水平的提高。”

    “这一点何某心里有数,部队的战斗力来自于部队主官的主动精神和指挥水平。的落败往往是地方实力派关键时刻临阵脱逃引起战场混乱造成的,这些大小军阀视军队为私产,一味地保存实力c畏葸避战,置民族大义于不顾陷友军于不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此番整编吸取了这个教训,一线军师旅团干部皆从黄埔学子英勇善战者中擢拔,这些完全效忠委座c听命于党国,受到过系统军事指挥培养c经历过剿匪c抗战历次大战考验的青年将领服从指挥c不畏惧强敌c不缺乏能力c不存在私心,相互间袍泽情深自然会相互支援。”

    “总长这样做有失公允,非黄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