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檐翘角,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

    陪同参观的民主政府副主席c张掖知名人士李元逢介绍着该楼的历史典故,该楼建于明朝,四百三十年间屡经战火,不断修茸,才保持了历史原貌,为让她长久伫立,张掖文物保护委员会决定平时关闭,逢节庆开放,以避免人为损坏。

    众人顺马道登上高台,但见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汇聚于此,街边商铺林立,旗牌招展,行人如织c秩序井然。顾祝同连连点头对熊国炳说:张掖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如今更加繁盛了,你们治理的不错。

    旁边的张掖参议会副议长宋成德说,清末民初,天灾不断,马家穆斯林进驻更是砸骨吸髓c民不聊生,斯文扫地c工商颓败。幸得西路军到此,减免税收c修路搭桥,开辟集市c方便交易,维持秩序c打击屑小,方始得工商恢复c市场繁荣,百业兴旺,经济渐隆。此皆托西路军之福。

    张冲问道:“此间赋税如何?”

    “二十税一,等同于无。”

    “没有赋税,张掖民主政府如何运转?”

    李元逢说:“老朽等家业无恙,自给有余,受西路军爱国爱民政策感召,义务参政,并不取分毫薪水,军队代行警察事,教师等均由社会捐助,由教育发展委员会登记公布,参议会审核。城市建设c修桥铺路c医疗卫生等先由西路军后勤部代为承担。因此,政府几乎没有支出,正是休养生息c无为而治之策。待秋收后,物资充裕,民众殷实再逐步收取合理税收,回报社会。”

    张冲问陈昌浩:“贵部即将远去,破财贴工,何须如此?”

    陈昌浩说:“驻军一地,造福一方,民众凄苦,情何以堪。中国要富强,地方首先要发展,中国要消灭贫穷,必须要让地方市场繁荣,物流通畅。如果没有这样的眼光,中国只能是积贫积弱c任人宰割。我们也是在摸索中,军队不应该是破坏者,更应该是保卫者c建设者。不知淮南先生以为然否?”

    “贵军有此作为,只怕抱负远大吧?”

    朱德听出弦外之音“哈哈哈,西路军为国为民,理当如此。”

    贺衷寒插话道:“据说,张掖各县乡大力举办教育,富足之家颇多微词呀。”

    宋成德不解地问:“新学期里,西路军体谅民情,捐资助学,创办夜校,传授文化,改良风气,开创先河,各校改善了条件,扩大了规模,适龄儿童免费自愿入学,有良知的张掖民众莫不感恩戴德,自愿相助,何来微词?”

    贺衷寒解释说:“我在酒楼上听闻学校提倡有教无类,所有学生不问出身,混合编班c顽劣孩童颇多,以致课堂混乱。另一方面,虽则提倡自愿捐助,然不捐助者备受同行鄙视,邻里责难,此与派绢何异?”

    副议长c教委主任林子轩说:“君山先生也算革命功臣,还曾留学苏联,当知教育者,国家希望之所在,革命的目标就是社会的平等。受教育乃是公民基本权益,并非富人专利,竟有人耻与贫家子弟为伍,可见革命远未成功,更应该扩大教育,传授科学c民主c平等思想。

    捐助教育c树木育人,乃千秋功德,武训乞讨兴学c陈嘉庚破家建校,无不让人敬仰。当前张掖百废待兴,教育滞后,需要当地人掏出真爱,拿出赤诚,合衷共济,建设家乡。西路军每年都能捐助学具一万套,财富之家何苦敝帚自珍c甘居人后?”

    贺衷寒一时语塞,张冲忙转换话题说:“西路军所作所为,的确有利于地方。不过募集资金创办工商企业并不足取,需知张掖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落后c产销困难,倾家之产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呀。”

    斋笑着说:“淮南先生有所不知,张掖贫穷,皆是盘剥之过,此地资源丰富c物产极多,都是国家所缺,如能顺利开发,乃抗战臂助。如钢铁c如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