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回事儿了,眼里头,也都是臣工们谄媚的样子。是以,初时,康熙还看看那些贺表,之后,就很少看了。但是,这种惯例,却也是一直都存在的。
“话说,你道是所有的贺表都是有大臣们写的吗那才怪呢。那些臣子们,哪里个个都写得出锦绣文章呢。小老头我不才,也给县太爷当过主簿,知道这里头的事儿。这当官儿的,十有,是没空写文章的,也写不出来的。而且,有那空,肯定是要陪着家里头的七姨太九姨娘了,哪里是会理会这个。别看他们说的是情真意切,是怎么忠心,其实不过是为了手里头的权力让自己多捞点,他们心里头有谁才是个怪”
说书的人肆意的批评着朝政,句句都仿佛是一箭中的一般,让康熙不由得多做反思。这个人,当真是个不简单的人啊。
“咱们书归正传的说啊一直以来呢,这个朱皇帝大字不识几箩筐,可是,他知道书生呢,还是有些本事的。可是他看不起书生。他认为呢,书生最大的本事就是喜欢讥讽朝政,喜欢讽刺时局于是,他对这些帮助当官的给他写贺表的书生很是忌讳,所以,每篇贺表他都是一看再看,再看三看的朱皇帝忌讳多,给他寻出错来的还不少。话说,小老头我是江淮人,这当江淮的方言,则c与c贼c读音相似,不像现在这帝都的话,是分得出来的。所以,朱元璋就受不了这个字,朱元璋以为这是在讥讽他有落草为寇的经历。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字,被杀了。我估计啊,这些书生啊,这些官员啊,到死,都不一定知道是触犯了什么忌讳死的。真格是死不瞑目,还死不明白啊这死的人里头,不下几十个吧”
说书人感叹着。
“哎,这个事儿,都埋进土里头了,说出来,徒增伤感啊”
一个人叹了口气。
“是啊,是伤感啊客官你听着是伤感了吧。小老头我说的也伤感啊可是,这种事儿要真是埋进了土里头也好。可是,远不是那么回事儿啊我说这段书,是有我的意思的啊”
说书的人抹了一把眼泪:“实话实说的,我不是无缘无故说这个的。是想给大家提个醒啊这个事儿,是自古有之呢。我们现在,也算是个盛世了,也算有着太平了,可是,你别以为,不会轻易的脑袋就搬家。我以前也不是说书的,也不是走江湖唱曲儿的,也是个书生呢。可是,后来我一个朋友,很有才华的朋友啊,就是因为写了一本书里的几个字,也就是,有个几千字吧,就脑袋搬家了。看了他的教训啊,我就想了,我得说书,大家注意着,别乱说啊别乱写,不然的话,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我的朋友死得冤枉啊,可是,连个冤枉都没地儿说,小老头说书,就是算纪念这个朋友吧。让大家知道,他们是真冤枉啊”
说书人越说越是动感情,不断的用袖子擦着眼泪。
“说书的,你的朋友是为什么死得怎么听得这么模糊啊”
有个书生打扮的客人问道。
“明史,庄廷龙的案子啊”说书人叹道。
在座的,知道的,都是一惊,没有听说的,却是一脸的茫然。
康熙已经眉头紧皱。他的手握着拳头,脸色沉肃。
成德望了望康熙:“爷,不过是说书的”
“恩恩”康熙神色缓了缓,点点头。
“勿谈国事啊大家给老人家点银子吧”
茶馆老板见这说历史的说过头了,连忙过来劝阻着,打着圆场。
“哎呦,姑娘是卖花卖唱吗给大家唱个曲子吧”
老板看到,茶馆里来了两个相貌秀丽的姑娘,一个穿蓝衣服个子高挑的拎着花蓝子,是个卖花姑娘;她旁边的是一个比她矮一些,似乎也娇弱些的姑娘,抱着琵琶。
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他们调解一下,所以,老板很殷勤的打着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