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又是两年,温华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六年了,再过两个多月就是她的十四岁生日,等过了十四岁生日,颜家就要来商议婚期了。
这两年她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穿越女主不是万能的,像她这样原本就平凡的人更是得努力才行,勤能补拙,和书院里其他的女子相比,她的起跑线本就落后,谈不上什么家境熏陶的优势——既没有诗书传世书香门第的卓然气质,也没有来自于权势之家的天生富贵雍容,更没有过目不忘妙笔生花的绝世才情——再说她也不好意思没脸没皮的抄袭古人旧作,万一这世上还有跟她一样是穿越过来的后世人,岂不是要被笑死?所以她从不敢张扬放肆随便默些经典文章来传世,反而低调得很,完全靠着勤奋努力和原本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勉强跟上了书院的课程,成绩始终保持在中上水平,但是离书院先生们眼中的上佳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并不妨碍她享受生活,这成绩嘛,不垫底儿也不拔尖儿,自己努力了,能说得过去就行了,至少颜家那边从来没有因为不满意她的成绩而流露微词。
说到颜家,就不能不说说如今朝廷中的局势,从前赵相当权,作为老对头楚相的门生颜明山,自从楚相病退归乡后,他的仕途一直不甚顺遂。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c粮c捕盗c江防c海疆c河工c水利以及清理军籍c抚绥民夷等事务,甘州同知听起来位高权重,可甘州地处偏僻,又紧邻边境,这几年虽然太平,却也时常遭遇中小规模战事,这个职位上的每一任官员都做不长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治下每年少死些百姓便是大功了。然而颜明山虽然兢兢业业,走的稳中求胜的路子,却总是被人压着不能出头,去年赵相倒台,牵连官员无数,中立的韩相上位,颜明山这才有机会重返京城,家里使了不少银子上下打点,在距离京城不远的青州谋得了一个职位,虽然仍是同知,好在离京城近了不少,再加上青州富庶,在政务上不至于像在甘州时那样捉襟见肘,想来再熬上几年,朝中政局稳定的话,升迁亦不是难事。
今年年初的时候,颜明山的妻子杨氏派了亲信的婆子跟着颜恕去了柳庄送年礼,那婆子姓易,是杨氏的陪房,她代表杨氏奉上礼物,和宋氏彼此客套了半天——
“老奴该给姑娘请安——”易婆子笑着说。说是请安,实际上却是代杨氏来相看相看未来的儿媳妇,定亲的时候杨氏还远在甘州,温华并没有见过对方,只是隐约听说颜恕在杨氏面前并不得宠,母子之间形同路人,这让她一段时间里很是为将来的婆媳关系而烦恼了一阵子,倒是元真听说了她的忧虑之后,冷冷地笑了两声,“理她作甚?以后你未必有机会在她面前伺候呢——”,这话说的蹊跷,温华趁着屋里没有别人赶紧追问,元真缠不过她,才道出了原委,原来杨氏好妒,又喜欢摆排场,最不喜儿媳们在她眼前献殷勤,嫡亲的儿媳尚好,那些庶子的房里人在她面前从来是不许抬头的,在京城的时候,除了晨昏定省以外,儿媳和侄媳们若是没有要紧的事情,轻易不会往她跟前凑,真正见着了,没几句话就开始教训人,所以众人多是怕她,但凡能离她远些便不会自找没趣。
这样看来,易婆子是不见不行的,温华躲不过只好去见了一面,好在早早地就有了准备,料到未来公婆必然会派人来打探,因此穿戴和应答都十分得体,易婆子倒也是个心思通透的,见温华言行举止都合规矩,便也未曾说些别的。宋氏给每个来送年礼的人都包了赏钱,易婆子手里的红包虽然看上去和别人的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可是温华却是亲眼看着梁氏把两枚金戒子对金耳环放进去,后来据线报(颜恕同学)说,易婆子回去以后在他母亲面前虽然未曾夸赞过她,却也没有说过什么不妥当的话。
说到颜恕,这厮也不知是怎么长的,这两年噌噌噌的直长个儿,据说现在已经和二哥差不多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