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温华认字,和温华c平羽相处的很好。

    家里的地和往年一样都租出去了,今年的雨水足,想必是个好年成。你弟弟买了头小黑驴,说把它拴在碾子上让它磨粮食,确实是轻省不少,你弟弟还让我再去看你姥姥的时候也骑着它,我哪里就那么不中用了?院子里的那块菜地平了一半盖了羊圈,剩下的种菜还是够吃的,温华爱吃蘑菇木耳,从林子里找了烂木头养在草棚子里,天天采一些,晒干了入冬也有木耳吃,到时候给你寄去些。娘亲做了两身单衣两身棉衣,都给你寄去,还有”

    宋氏停了停,对朝英说道,“看我这啰啰嗦嗦了半天,先写到这儿,余下的明天再写,朝英朝益你们今天也累了,回去歇着吧,婶子收拾收拾把东西装起来,看看要带哪些。”

    朝英朝益跟着邓五奶奶回去了,临走的时候温华扯扯朝英的袖子觑了一眼朝益,朝英朝她轻轻摇摇头,她便松了手。

    插上门闩,她给宋氏打了水端到屋里,见宋氏已经把那寄来的箱子收起来了,炕上摆了不少单衣棉衣和布鞋。宋氏想把这些都包在一起,可是包袱容量有限,装不下这许多,她挑挑拣拣的从里面剔出一两件来,又怕儿子少了穿的冻着。

    平羽也过来了,看到宋氏因为东西装不下而发愁,便建议道,“婶子,现在天气还热着呢,送些夏衫和薄棉衣不就行了?反正也不是只寄这一次,京城和边关不同,驿站天天都有驿马通达各个府县,只要出得起银钱,让他们天天送信都行。”

    宋氏笑了,摇摇头,“你大哥他是在军中,哪能时常让人捎东西?他从前一年才请人捎带一两封信回来,下一次又不知是什么时候了,过几个月天就冷了,他去了京城,行李肯定没带多少,这冬天的衣裳还是备齐了好。”她想到平羽就是从京城过来的,便问他京城的气候如何。

    然而平羽来到晋州并没有多长时间,也不好比较,只是说在京城夏天的时候挺热的,穿一件单衫都还热得出汗,跟现在的晋州差不多,冬天的时候他多是待在屋里,出门也要穿棉衣和皮裘,下雪能下半尺厚。

    宋氏听了,又愁烦起来,显然和晋州相比京城的冬天同样是很冷的。

    温华翻了翻宋氏给邓知信准备的衣裳,发现有厚棉袍还有薄棉袍,但只有冬鞋里面加了一层羊裘,毛绒绒的冬天穿上必定暖和,即便鞋面湿了,里面有皮子挡着也湿不了,“婶子,为什么不给大哥做靴子啊?那个不是更暖和么?”

    宋氏正犯愁怎么装下这么多东西,偏偏两个小的你一句我一句的,不由没好气的说道,“洗洗睡去,折腾什么!”

    温华看看平羽,吐吐舌头,拉着他出去了。给平羽打了水,让他回屋去洗,温华自己则关了厨房门在里面略略冲洗了身上,又洗了头。

    她回到屋里,见宋氏仍拿着那件薄棉袍犹犹豫豫的坐在炕沿上,她有些无奈,上前坐到宋氏身旁,“婶子,咱们这儿冬天的时候穿这厚棉袍也足够了吧?”

    宋氏摇摇头,“去年冬天可是少有的暖和,若真遇着冷的时候也得再加衣呢,你大哥又不像咱们冷了可以进屋,上头让他到哪儿他就得到哪儿,冰天雪地也得受着!我以前倒是给他做过靴子,可听人说因为这个他险些被人打,自那以后我就没给他做过靴子。”

    “婶子,大哥现在升官了,想必平日里也是穿了靴子的,不会再有人敢抢他了吧?”温华想起今天见到的护膝,灵机一动,“不如这样——单独做一双靴筒?穿上也可以随时取下。之前二哥不是拿回来好些鞣好的羊裘么?就用那个做,保暖还挡风。”

    宋氏颇有些心动,想点头赞好,又皱起眉来,“要说多这么一双靴筒也不显多,可是就怕人家送信的嫌东西太多。”

    温华打开包袱数了数,夏袍两件,春秋的夹袍两件,裤子两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