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时要被汤水均匀的包裹住,但汤水还不能太糨,要呈现水晶冻的那种透明感,花生碎需炒的将将好,既要把香味炒出来,还不能炒得过了火候,即便在汤水里煮过几番之后也不能太软或太硬,搅面筋的时候更要调整好火候和力道,否则一个不好就会搅成一块一块的疙瘩——而不是轻软滑嫩的小薄片儿,即便到最后一步也不能放松,因为面粉水若调的不好,整锅汤很可能就变成了一锅厚厚的糨糊。

    温华一步也不敢放松的盯着锅里,直到一碗一碗的盛出来端到堂屋的桌子上,她还是有些紧张,怕自己做的这道汤不合众人的口味。

    夏日易流汗,更要补充盐分,这汤鲜咸清爽,口味绵厚,晾温了以后喝下去浑身舒服极了。她眼见得几人喝了一碗之后要求再盛一碗,不由露出满足的笑容,取了个汤盆把锅里剩下的都盛了来,有些不好意思,为难道,“不多了,每人还有半碗。”

    朝益一听,就轻轻把碗往旁边挪了挪,夹起菜吃了两口,温华给宋氏和朝英各盛了大半碗,给平羽盛的时候他却不要了,说自己已经吃饱了,温华想着他如今正是在养身体,吃得过多反而不好,就没有再劝,取过朝益的汤碗,将余下的汤一股脑儿都倒进去了,她一手捧着一手护着,把汤碗放到朝益的面前,朝他微微一笑,便坐下继续吃饭了。

    朝益一直心不在焉,温华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待到吃完了晚饭,温华趁着收拾碗筷的功夫,喊住朝益说道,“朝益哥,你今天学的什么?一会儿教教我行不行?”

    朝益转过头看了她两眼,露出一抹笑容,“好,一会儿劈完了柴火咱们再学。”说着,拉着朝英喂羊劈柴去了。

    平羽本要回西屋抄写《诗三百》,因堂屋里点了油灯,他索性就帮着收拾了饭桌,在两边儿屋里点燃了艾草,把笔墨等物挪到了饭桌上继续认真抄写。

    宋氏坐在灯前缝着衣服,看得出那是一件深蓝色的棉袍,比较大,看来是给邓知仁准备的,宋氏正给领口上着盘扣,一针一针仔细得很。

    温华收拾干净厨房,见朝英朝益兄弟两个一边劈柴一边温习今日所学的功课,她就把适才朝益换下来的脏衣泡进水里,坐在井边清洗起来,一边洗衣一边听他们讲论夏日的衣裳虽然汗湿的厉害,却好在是每天一换的,倒也不难洗,洗净了,将衣裳挂在晾衣绳上抻平,再用竹夹固定,把脏水倒了,她站起身来,偷偷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

    兄弟两人把劈好了的柴火抱进厨房里,随后就来到堂屋,温华拿了纸笔放在桌子一侧,拉着朝益让他写下今日所学的新诗。

    “青泉家的!青泉家的!”敲门声响起,听着像是邓五奶奶的声音,宋氏赶紧放下手里的针线,起身去开了门。

    邓五奶奶进来以后被宋氏让到了堂屋,几个小的老老实实的站起身喊奶奶,邓五奶奶一眼看到站在桌旁的平羽,笑着问道,“这俊小子就是知仁带回来的?呦,还识字哪,不错不错!”说着将手里的一封信和一个包裹递给宋氏,“这是今儿里正给拿到我们家去的,让我给你送来,说是知信从京城寄过来的,驿站的人知道他和咱们一个村的,就让他带回来了,你赶紧看看,有回信的话这两三天就得寄出去了。”

    宋氏没有打开包裹,先是拆了信封让朝英帮着念出来,这封信可能考虑到是写给不识字的母亲,因此写的十分直白简练,如白话一般,没有一句拗口的措辞。

    简单的说,邓知信的这封信里讲了四件事,首先报了平安以后就问候母亲和弟弟,又问了家里的情形,同时因为听说邓五爷家对自己家很是照顾,也在信里表示了对他们的感谢。第二件事是他立了功得了上司的赏识升官了,跟着上司从边卫调入了京卫,以后不再待在边关了,第三件事和第二件也有些关系,他的一位同僚提出想把妻妹嫁给他,他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