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不容易熬到四月二十号,正是邓知仁定下让他们去县城的时间。

    这些天是收割的农忙季节,学堂里每日也只上半天的课,兄弟两个跟先生请了假,每人兜里揣着邓五爷给的两贯钱,背着个小包袱乐滋滋的去寻温华。

    现在天气还不算太热,所以温华也就没多带东西,背上背的包袱里面有一包烧饼咸菜,一身换洗的衣物,一些散碎银两,腰间绑了她的那个布包,里面放了散碎银子和铜钱供她随时取用。

    包袱里带的衣服不是她原来的那一身,而是用邓知仁的旧衣改小的,好在料子不错,用的是好棉布,只因当年邓知仁个子蹿得太快,没等过年穿新衣就小了,宋婶把它翻出来改成温华的尺寸,让她到了运城再换上,毕竟运城是个大地方,穿戴的太差会被人笑话。

    因为正是农忙时节,谁也没工夫去送这三个小的,宋婶也只将他们送到村外就停住了脚步,目送三人离开邓家村的地界。

    自从温华得知了“乾坤袋”的秘密(她是这么称呼那个能装下很多银子的神奇袋子的),她趁着宋氏回娘家走亲戚不在家的机会偷偷回了一趟秦氏老宅,从金库里面又取了不少金锭银锭装在乾坤袋里,毕竟去运城的话,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形,身上多放些银钱有备无患。

    朝英朝益两个看着她背的包袱沉重,便轮流替她拿着。她个子小,走的又慢,到了晌午才走了一半的路,还累得脸色通红,两人无法,只好在一个小镇子上给她雇了脚力。

    温华这是头一次骑驴,她被眼前的活生生的“庞然大物”吓得不敢往跟前凑,恰巧那头毛驴转过脑袋冲她高亢地叫了一声,她“刺溜”一下就躲到朝英身后去了,把朝益乐的哈哈大笑起来。

    朝英笑着把她从身后拽出来,将她举到毛驴背上做好,又把几人的包袱系在一起搭在驴背上,让她扶好鞍子,加快了脚步向县城赶去。

    到了下午日渐西斜的时候终于赶到了县城,找到邓知仁所说的吕家镖行,青砖围墙,黑漆大门,门两边挂着“仁结八方宾客义聚四海英雄”的对联,门口有一块大青石,上面阴刻着“吕家镖行”四个大字,显得安定又肃穆。

    温华从驴背上滑下来,觉得手臂已经僵硬了,跟租驴的道了声辛苦,又从兜里数了三十文钱给人家。

    邓知仁听门上的小厮说有三个小子找他,跟镖行里知会了一声便出来了,看三人风尘仆仆的,伸手将他们的包袱挎在臂上,“走,先吃饭去。”

    温华回头又望了两眼吕家镖行的大门,“二哥,你这样出来没事儿么?”

    “没事儿,”他拍拍她的小脑袋,“今天没什么要紧的事儿。”

    邓知仁将他们领到附近的一个小饭馆,显然他平日里是常来的,店主兼小二热情的将他们引到里面,一人要了一碗面,又点了三个菜,看着三人风卷残云般扫清了桌上的所有食物,他笑眯眯的会了账,“走,去看看你们的住处。”

    店主带着他们从大堂来到后院,原来这里前面开饭庄,后面开客店,吃住倒是极方便的。

    店主打开一间屋子,里面一张大炕,靠门处一个盆架,一张桌子,两张条凳,温华他们进去看了一圈儿,店主抱来了褥子和被子,“客官,要热水只管知会一声!”

    待店主离开,温华把被褥举起来使劲抖了一阵儿,朝英和朝益也有学有样的抖了抖。

    邓知仁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这家店算是比较干净的了,在外面住店也不过是凑合凑合罢了,且忍耐几日吧。”

    温华铺好了床,下了炕,坐到条凳上,“二哥,什么时候出发呀?一路上还需要带些什么东西么?”

    邓知仁看了看他们铺开在炕上的行李,“后天天不亮就要出发,所以明天晚上你们就得把住店的账结了,到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