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作者有话要说:
没啥说的~看吧~~~  邓五爷七十多了,眼不花耳不聋,精神得很,农忙的时候还跟着下地帮忙,此时他正坐在堂屋听着两个重孙背书,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眯着眼睛很是享受,手里还搭着一根小竹竿。

    两个孩子一个叫朝英,一个叫朝益,朝益先背的早已背完了,朝英却背的有些磕磕巴巴,背错了便不免要被邓五爷手里的小竹竿敲两下,朝益虽然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眼睛却时不时的向外看两眼,瞧见自家门口进来两个人,便忍不住了,“太爷爷,咱家来人了。”

    邓五爷睁开眼睛,瞧见是村东头邓青泉的遗孀宋氏,不由露出笑容,“青泉家的,怎么今儿过来了?你二哥前儿还说起在县城遇上你家仁哥儿了呢。”

    “好些日子没来看看五叔五婶了,今儿得了空,正好有坛好酒,拿来孝敬五叔。”

    宋氏给邓五爷行了礼,将酒奉上,又把用纸包着的炒花生塞到朝英朝益哥儿俩手里,邓五爷自然推辞了一番,小哥俩等着邓五爷让他们道了谢才坐在一旁吃起来。

    温华看着这哥俩认认真真的剥着花生,不禁轻轻一笑,朝英见她冲自己一笑,顿时低下头去,朝益却冲她做了个鬼脸儿。

    邓五奶奶听见动静也出来了,看了温华两眼,笑道,“青泉家的来了,呦,这是谁家的丫头?长得真俊!”

    宋氏又赶紧带着温华给邓五奶奶施了礼,“这是我娘家堂嫂送来的,说是给我做个伴儿,名字叫温华。这孩子可怜,爹娘早早的没了,亲戚又养不活她,只好找个人家托付了。”

    邓五奶奶听了,又看了温华几眼,叹道,“真是命苦的。不过你能有个伴儿也好,知信c知仁都不在家,你一个人总归是有顾不到的地方。”

    宋氏笑着点点头,随即拉着温华上前,“温华,这是五爷爷c五奶奶。”

    温华上前学着宋氏的样子道了个万福,“五爷爷好,五奶奶好。”

    邓五爷将温华上下打量了一番,“不错,青泉家的,这闺女不错,好好养着吧。”

    宋氏道,“五叔,这孩子在我这儿虽享不了福,却也不必在外面受那些苦,只是既然在我家住下了,一应的事体还是得办齐全了,省的以后麻烦,”说着,顿了一顿,又道,“我想尽早给她办了入籍文书,可我一个妇道人家,知仁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所以想请五叔给帮个忙。”

    邓五爷捋捋胡子,沉吟道,“这倒不是什么事儿只是你这会儿要办需多交半两银子的差费,黄册十年一查,我记得上回查黄册的时候正赶上朝益满月,估摸着今年过了农忙便又要查,你且等等,到时候我给你报上去就是,一份银子也不用多花。”

    宋氏赶紧道谢,“那就有劳五叔了,为我家的事总是麻烦您”

    邓五爷哈哈一笑,“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信哥儿在外谋前程,常年回不得家,仁哥儿也是知道上进的,等将来两个都回来了,你也就熬出头了。”

    宋氏苦笑,“一个个都要挣前程,我只盼他们能平安就好。”叹了口气,又问道,“五婶的手腕子怎么样了?还像前一阵儿那么疼么?”

    如此这般叙了会儿话,温华始终安安静静的站在宋氏的身边,从几人的对话中获取信息。

    看来这邓五爷是村里的头面人物,他家人口不少,儿子六个,女儿三个,都嫁到了外村,十多个孙子孙女,他家的地多,因此不仅自己种了粮食,还将种不了的地租给了地少的人家,而宋氏家里的田地也不少,大约三十多亩,因她家缺少劳力,就都租给了别人,自己每年收些租子过活。

    古时田地的产量都不高,一石是一百二十斤,每亩地能有一石半的收获就算好的了,宋氏定下的租子不算高,每年缴完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