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让杨瑜那些兵士怕自己。之后再慢慢将“怕”这个字,转变为“敬”。
兵士在范阳县演练一日,第二天清晨,身着将铠的赵逸率兵出征,城内百姓夹道相送,恭祝赵逸早日凯旋归来。
程寅站在城楼,观看着渐行渐远的大军,斗大的“赵”被劲风吹打的呼呼作响,在阳光的映照下,甲胄发出摧残的光芒。
直到赵逸大军变成了一团小黑点,程寅才收回目光,招呼兵士下了城楼。
大军穿郡过县,一路向南行走了近四天时间,途中太平无事,纵然有几个流寇,看到这数千人的行军队伍,也立刻打消了念头灰溜溜的远远离开,生怕招惹到了这群兵士。
探马回报前方二十里就到了常山郡。
“大人,常山郡距离广宗,还有三百里地。”典韦摸出地图看了看。
赵逸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看了看身后的兵士,连日的奔波使得兵士的精神面貌不怎么好。“大军在常山郡外休整一晚,再往广宗进发。”
典韦下去传送命令后,兵士继续进发。
常山郡守早早的得到消息,在城门迎接。赵逸之名,郡守听到过多次。
赵逸在看到郡守后驱马快走两步,来到郡守身前,翻身下马躬身行礼:“怎敢扰烦郡守大人亲自出城迎接。”
“伯来客气了,听郡尉说伯来前些时候曾来我郡内做客,可惜我那时正率军与黄巾军在冀州作战,无缘一见,甚是遗憾。怎料伯来今日前来了我心愿。呵呵,快请府内说话。”郡守李望热情的招呼赵逸。将赵逸迎进城内。
“伯来不知,我与伯圭兄交好,从他处得知你许多事迹。”李望记得公孙瓒私下对他说过一句话,幽州若无赵伯来,黄巾军没有这么容易剿灭。这句话足以说明赵逸的才能与价值。也使得李望对赵逸更加欣赏:“此时黄巾猖獗,正是有志者建功立业的机会。幽州有如此多的县令,太守仅仅点伯来一人前往,伯来可要好好把握机会啊。”
李望与公孙瓒交好,怪不得会将赵子龙推荐给公孙瓒。赵逸心说对这人要好好拉拢,好将赵云争取过来。
“郡守过奖了。”赵逸摆了摆手,目光转动:“大人,既然与黄巾军曾在冀州交战,对张角的情况一定非常了解,请大人指点指点。”
李望喝了一口酒水:“伯来真问对了人,当日我曾率领我郡官兵与张角亲率的大方交过手。”
“结果如何?我听闻张角会些术法,只要披发仗剑做起妖法,立时风雷大作。不知是否属实?”赵逸对天公将军张角还是有些畏惧之心的。
闻言李望手中青铜爵掉在地上,哑然失笑:“伯来乃朝廷官吏,怎可相信市井百姓夸张之言。”正了正身体,“张角贼兵虽众,却多是暴乱的百姓,不过张角身边的三个大方乃是其禁卫军,其军战斗力不比我方官军差。伯来遇到可要小心,切莫等闲视之。”当日李望就是因为轻敌吃了大亏,若不是卢植率援军赶到。李望的人头估计已被张角拿下。
李望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都说给了赵逸,希望能对赵逸有所帮助。
赵逸躬身受教,在与李望的交谈中,赵逸知道了不少黄巾军的情况。
“伯来惯于以少胜多,此战结果可以预料。”李望恭维了赵逸一句。
赵逸苦笑一声:“郡守大人过奖了,胜败没有明显的界限,时而己,时而彼,大人可千万不要将成败看成是永恒不变的。”
李望点头称赞:“伯来言辞精辟。”
赵逸与李望说了几句话,切入了正题:“兄长郡内可有一个叫赵云的人物,若得此人相助,我军必获全胜。”
“赵云?”李望揉搓着脑袋想了想:“常山郡近几年举荐的孝廉内并无此人,是否伯来记错了?不若我明日便在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