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1125年大德14年5月开始,驻扎在裴玉府(就是我们这个时空的缅甸克钦邦)的隋军就一直在进行演习,东邦王已多次向隋廷发出照会,希望隋廷解释为何突然在两国边境上陈列大军,频繁演习。

    隋廷对东邦一向没什么好感,照隋廷的意思,你们这些汉人既然已经脱离了异族统治就应该投入母邦,怎么就狼心狗肺的自立为王了。因此对于东邦的照会,隋廷根本不予理睬,那使节还没说上几句,就被勒令限期离境。

    除了外交上的努力,东邦也在积极备战,他们向高棉人租借了五千象军,又在边境上筑垒无数碉堡。

    印度四国——孔雀c德里c汉邦c东邦,以汉邦最为强盛,汉邦不仅能生产最好的钢铁,还装备了大量的火器,但是东邦却不敢向汉邦求援,原来汉邦也在打东邦的主意,东邦不得不分出兵力在那加山脉布防。虽然东邦也装备有火器,但是数量有限,质量上也没法与中华c汉邦相比。因此东邦对两国都采取了守势,想通过边境上的高山c野林c筑垒消耗来犯之敌的力量。这些险要是东邦王国存续的命脉所在,如果敌人真的越过了这些高山就要直面无险可守的伊洛瓦底江大平原了

    与东邦相邻的高棉也在试探隋廷的意图,高棉是中华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他们向中华出口稻米以换取本国所需的商品,这种经济上的依赖决定了高棉不敢得罪中华,因此他们并没有在边境上做出刺激中华的举动,也没有同意东邦两国结盟的要求,但是高棉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借象军与东邦就是高棉搞的一个小动作。

    高棉王不相信隋廷20万大军能长久的部署在高黎贡山——那么多人马,在山上吃什么呀。高棉王不知,玉米这种美洲作物已在中华的高山地区成功种植,再加上铁锁吊桥的大量修建,20万龙虎卫的补给已不成问题。

    与高棉的小心翼翼不同,汉邦正想利用这次机会扩大版图,1119年,汉邦在德里附近打败了印度军队,迫使印度割让大片土地并改国号为德里,此后汉邦走上了全盛时期。

    汉邦的兴盛绝非偶然

    首先汉邦拥有广袤的恒河平原和肥沃的三角洲,南迁的汉人在这里世代耕种,这片土地的出产已足以养育近千万人口。

    此外,汉邦还拥有丰富的煤c铁资源,这就为汉邦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原料,再加上那烂陀等著名寺院提供的智力资源,这就使得汉邦拥有了当时世界上一流的生产工具和火药武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邦高僧莫兰依据希腊裔移民(辽圣祖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用重金雇佣大量欧洲人c非洲人参战,后来这些人有很多留在了印度成为了新移民)提供的简单图纸做出了蒸汽机模型。虽然当时这个模型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随着人类族群间的再次大冲撞,蒸汽机必将开启人类新的时代。

    汉邦拥有了山南(喜马拉雅山以南,简称山南)第一的农业生产能力和工业生成能力也就拥有了第一的军力。汉邦王本想一路向西征服中亚c西亚,可是隋廷南侵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汉邦王只得调整国策为向东看——先在东邦击溃隋廷的侵略军,顺势吞并东邦和高棉,然后再向西。

    在这一国策的指引下,汉邦放弃了灭亡德里王国的机会,把主要军团移往那加山脉

    南线的火药桶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力量,北线的暴戾之气也在不断增长。后辽权臣萧兀古以退敌为由强迫辽王耶律南石交出圣地军团(由辽圣祖留下的10万亲军发展而来,因驻守在圣地——科布多而得名)的指挥权。夺取军权后,萧兀古威逼辽王更甚往日,蒙古见有机可乘,想利用其君臣不和先下一城。

    1125年大德14年7月,蒙古发动了科布多战役,由于大量的圣地骑兵都被掉到了东岭州,留守科布多的骑兵已不到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