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十一章李曼莉和谭广安

    “曼莉,你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的。”一个穿着旧式党装的军官说。“谭将军,我们该出发了,委员长还等着我们。”“什么狗屁委员长,你还知道我是将军,给我滚到外面候着去。”把卫兵赶了出去。

    谭喜玉紧紧的抱着李曼莉,虽然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临到了要分别的时候,谭喜玉也眼泪水不停的流,止也止不住。

    谭喜玉是国党军第十九军的军长,而李曼莉是地下党团的主要干部,两个人在抗日时期结识,相爱,一直到现在临别。谭喜玉是肯定不能带李曼莉走的,那会害了她。临走的时候,谭喜玉带着心腹跟李曼莉见一面,两人哭诉着温情。

    卫兵只好又来提醒,“将军,时间不多了。”李曼莉哽咽的说:“广安,你去吧。我等你一辈子。”广安是谭喜玉的字,这个时候他十分的想留下来,但是,地下党人不会放过他的。谁让他是党国的高级军官,而委员长也不会让自己留下,因为掌握了太多军事机密,谭喜玉如果不跟委员长去那弹丸之地,两人随时都会被党宪兵暗杀。

    含着热泪,谭喜玉与爱人分别,被卫兵们强行扶上了车。李曼莉心都快哭出来,跑出来扶着门框大喊道:“广安,我等你,我爱你!”

    谭喜玉回头看着自己的爱人如此难过,心如刀割。用接近怒吼的声音喊了出来:“曼莉,我一定会回来的。”

    那场景,像极了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每个人都对诗句无比的熟悉,让人心里堵塞着,无法宣泄。

    到了半岛之后,谭喜玉染上了重病。感到自己即将大限,让侄儿谭尧去他们分别的地方寻找李曼莉。谭尧辗转到了现在的兰城县,四处打听也没有李曼莉的消息。写信回去告知叔叔,谭喜玉的回信说:“你在那里修座塔,取名叫广安塔吧。塔的对面修一座庙,取名叫曼莉庙吧。你婶婶信佛,一直说要做些公德,我帮她完成这个心愿吧。”谭喜玉的侄儿谭尧捐钱修建了广安塔和曼莉庙之后,也染上了重度痢疾,客死他乡。

    李曼莉回了首都,正巧赶上了四处各地需要干部的时候。但是李曼莉以身体过于虚弱为理由,拒绝了中央给她的重要任职。李曼莉回到了兰城县打算要一份教师的工作,等待谭喜玉的归来,县长接待了李曼莉。说:“有一位从半岛来的谭先生,捐钱修了一座广安塔和一座曼莉庙。”李曼莉紧张的问:“这位先生呢?”县长叹了一口气说:“死了,染了重度痢疾。已经来人收敛回去了。”

    李曼莉芳容一片煞白,跑到了广安塔底下。无法用言语诉说心里的感觉,只能怒吼苍天,为何给自己这样一个结局。再也没有比失去爱人更痛苦的事情了,李曼莉精神恍惚,淋着雨,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

    谭喜玉坚挺着身子,却等来的是侄儿谭尧的尸体。随着去的仆从说,已经找不到李曼莉的人了,据县长说,已经回首都任职了。再写出几封信都石沉大海,中央的人为了敷衍谭喜玉,说李曼莉同志已经结婚了,希望谭将军自重。

    谭喜玉一听消息,昏厥了过去。在家人的呼喊之下,抗日英雄谭喜玉病逝了。委员长亲自写了挽联。党国中央军第十九军军长c中将谭喜玉,一代英豪,一生为党国兢兢业业的奉献,终究染病身亡。委员长在吊唁会上抹着泪水说:“广安阿,谭广安,你就这么去了。”这位光着头的委员长日子不好过,身边的老家伙一个个走了,自己独木难支。

    李曼莉自从得知“爱人”身亡之后,心也死了。整日坐在广安塔下倾诉自己的思念,在兰城县县长那要了一份教师的工作,把薪酬都花了在接济乞丐c流浪儿身上,孤身一人居住在曼莉庙里。

    晚上,李曼莉孤独的坐在用竹子编成的凉椅上。隔街相望广安塔,望眼欲穿。像是传说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