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再说什么,笑笑走了。

    张宽搓完澡,又去蒸了一会,这回就扛不住高温,很快退却出来,估摸着时间差不多,就四处找文龙,却发现那货早就搓完澡上二楼休息了。

    两人换了新衣服,张宽穿一身黄色休闲衣裤,一双白色布鞋。文龙则是一身黑,黑背心黑裤子黑布鞋,这是他特意要求的,说这是保镖常服。

    两人从澡堂子出来就准备去马渡口,张宽在导航上搜,却搜不到。问文龙,也是一无所知。

    张宽心想,马渡口是不是老地名,现在的地名给换了?

    想着就给小敏打电话,响了两声却对方却给挂了,反而发来微信说在忙,有事等下见面再说。

    张宽就回了信息过去,说找不到马渡口在哪。

    小敏就回信息过来,沿着防洪堤一直往西,过了杨树林就是马渡口,如果还找不到再打电话。

    张宽依言行走,晚上河堤上车少人少,凉风吹着,别有一番滋味。

    文龙打开音响,这回放的是秦腔《铡美案》,张宽并没反对,只是开了窗子吹风,欣赏夜景。

    河堤北面就是渭北平原,两边都是杨树,绵延了数十公里,据说这些杨树都是刘运财一个人种的,张宽起初不觉得神奇,文龙说按一棵树一百元计算,算算这些树值多少钱。

    张宽就大概算了一下,这段河滩长十公里,宽两公里,就是二十万平方公里,大约能种60万棵左右杨树,按一棵树一百块计算,就是六千万元,若按两百计算,就是上亿的资产。

    这么一想,张宽心里就有点佩服那个刘运财了,还真看不出,那个黑黑瘦瘦的丑老头有这么大本事。

    眼下两边的树大多都是长了二十年的,卖到家具厂造纸厂可是不小的财富,估计有不少人都打着这杨树林的主意,就是不知道那刘运财是怎么防备的。

    沿着河堤走了将近十五分钟,才出了杨树林,两边成了空旷的河滩,和前面的杨树林形成明显对比。据说当初刘运财曾想过要在这片河滩继续种植杨树,但这片河滩属于梁岩乡的地段,人家说了,那河滩留着可以种庄稼,如果刘运财想种树,每棵树就交十块钱的税。刘运财说这叔我只种不卖。人家不信,后来这事就没谈拢。

    如今过了二十年,大王乡的乡长早就成了省部级的官员,梁岩乡的乡长却去了老家享福,说不上什么好坏,只是可怜了梁岩乡河滩两岸的农民,年年的庄稼都要被水淹,被风刮。

    按小敏所言,过了杨树林就到马渡口,张宽举目四望,并未看到什么明显的标志,就打小敏电话,这回接了,小敏结结巴巴地问,“你来了吗?”

    张宽说我来了,不过没看见你。

    小敏就说你往南看,河里有条船。

    张宽就往河里看,果然看到一条挖沙船,上面有个汽灯,船头上站在两个人,男的不认识,女的则有些像小敏。

    张宽就对手机说:“我看见你了,你要下船还是咋地?”

    小敏就在船头往北望,果然看到河堤上有辆汽车,呆呆地看着车,不知说什么好。

    旁边的男人哼了一声,小敏眼中滴下一串泪,对电话说道:“你往前走,有个码头,你在哪儿接我。

    张宽挂了电话,让文龙把车往前开,慢点开,眼睛在河岸搜寻。往前不到二百米的地方,果然有个码头。

    码头两边有四五个人,似乎是在夜钓,或蹲或坐,身边放着鱼篓。

    张宽看了看,坐在车里等待,等挖沙船靠岸,再下去接小敏。

    这时手机忽然响了,是梁骁,张宽就接了,梁骁的声调很惊奇,笑着对张宽道:“你本事不小啊,死局都能解开。”

    张宽一愣,不知道梁骁说的什么意思,就问,“怎么了?我又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