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人要处理侯恂,所以你就要让大人投鼠忌器。”
“怎么可能?”金求德断然反驳:“我又没有说不同意,只是说不必杀,让他进诏狱去蹲俩月,下次出征前再让他出来为我们暗中效力罢了。新军一定要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给我时间巩固军心,而且一定要让朝廷觉得只有侯恂才能控制得住新军,让朝廷扩编新军,这对大人的大业……”
看见杨致远张口欲言,金求德叫道:“我还没说完!虽然大人一个字也不告诉我,但杨兄弟你这十几年在江南总不会是在闲逛?休要跟我说什么农具、粮种这些鬼话。大人为了装闲散侯爷什么工厂、学校的一概假作不知,我也就不问了,可江南那一股股冒出来的大逆不道的奇谈怪论——瞒别人也就罢了,我跟着大人三十年!别看不写名字,那些书要不是大人写的,要不是杨兄弟你秘密行的,我就一头撞死去!”
金求德的话让杨致远沉默片刻,再次开口时他语气变得沉重:“此一时、彼一时,十五年前的事,重来一遍我还是要那么说,但我也是为了大人好。”
“当然,当然,我们都对大人忠心耿耿。但我还是那话,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军队是真的,你干的那些事——不管到底是什么都纯属自找麻烦,早听我的根本不用等这么多年。”
“不和你争,但这次!”杨致远的声音突然又提高了:“你就是在要挟大人,你明知大人要杀他为林兄弟报仇的。”
“林兄弟已经死了,我们不能图一时之快啊。不过不管我怎么想,我们绝不会背着大人拿主意。”
“我们?”
“是啊,不信你去问赵慢熊好了,我们从来没有背着大人做过任何事,这件事我们和大人一样毫不知情。杨兄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中间隔了十几年没见了,你就不能信我一回吗?”
笔者按:虎狼已经连载很长时间了,通过读者的反馈,我总结了一些这本书的缺点,大概有两个很严重的问题,眼下还不能全部铺开谈,因为会涉及到后续剧情。不过昨天那节结束后,应该可以说另外一部分设计上的问题了。
侯恂、林崇月、许平一案,是虎狼本书前期的一个事件,而且对后面的剧情有着深远的影响。我描述这个案件的过程时,借鉴了《窃明》一书中黄石跃马辽阳的笔法。
不少读者应该都是我的老朋友了,想必对黄石跃马辽阳一事还有印象,那段剧情我设计了一个摆在明面上给读者看到的表原因、一个掩盖在剧情下的里原因。表原因就是皇太极的谣言攻势,而里原因就是黄石深知努尔哈赤要死去了。我设计的思路就是让读者误认为是表原因在左右黄石的行为,而实际起作用的则是黑暗中的里原因。读者越看越感觉不对,现黄石行为的结果与表原因想达成的目标南辕北辙,直到表原因彻底失败后,我再揭开里原因。
虎狼这段剧情,我设计思路也是如此,开始我尽力烘托侯恂的权势之盛,把黄石挤得靠边站,还有他东林宿老的身份,暗示读者他对皇帝和朝廷的忠诚,与武官的势不两立。然后在这个表原因的影响下,开始干涉人事、杀人立威、插手军务。细心的读者,很快就感到不对,认定侯恂此举必然不能达成他的目的,而且和之前许平抢印等诸多情节自相矛盾——于是,我遭到了一片骂声。
痛定思痛,我没有吸取当年写跃马辽阳情节时的教训——在没有揭开里原因那几天,黄石和我也被愤怒的读者骂成脑残和白痴。幸好揭开的时间足够快,而且那时没有黑票,而虎狼,间隔的时间太长了。实际上,我在网络版已经做了一些修改,如果将来有读者购买《虎狼》实体版的话,你们会现网络版多了一些话——我在这几节中加了一些暗示,暗示读者有隐藏在剧情后的“里原因”未曾揭露,而实体版中,这些暗示是没有的。嗯,这是因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