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照原著整部c整篇c或整段分别编入,都未删未改,这就更加提高了资料的文献价值。
与清朝廷修《四库全书》时毁书cc改书相比,明朝廷和学者们要严谨得多。著名学者钱钟书就说过,如果《永乐大典》没搞清楚,就没办法研究中国文化。
可惜这部巨著大部分流失毁损了。据统计,现在嘉靖副本《永乐大典》在全球范围尚存400余册,不到原书的百分之四。其中223册存藏国内,其他残本散落于日本c英国c德国c美国为主的七个国家的30多个单位手中。
不过自从有《永乐大典》流传在外世开始,人们所见的都是明嘉靖时的抄本,永乐年间的正本一本未见。
这成了中国书籍史上的最大疑案,一百多年来,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考证,包括钱钟书c郭沫若等大家。得出的结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大典在战乱或火灾中彻底毁损了,还有一种就是认为它藏身在永陵之中。
永陵就是嘉靖帝的皇陵。据史料记载,嘉靖生前对《永乐大典》可以说是爱不释手,甚至每每在朝上引用其中内容。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宫中失火,嘉靖听闻焦急异常,把自己身边的人都调派到收藏《永乐大典》的文楼(即北京文渊阁),抢运《永乐大典》。他也是一夜未眠,其间竟三次下旨要求力保《永乐大典》不受损。幸好抢救及时,《永乐大典》没有受损,但心有余悸的嘉靖决定“重录一部,贮之他所,以备不虞”。按照嘉靖本人的说法,它应该好端端地藏在“他所”。至于这个“他所”是不是永陵的玄宫,就没有史料记录了。
大典还没有重抄完成,嘉靖帝就驾崩了。而最为蹊跷的就是他的丧与葬了,《明实录》中记载,嘉靖帝于1566年12月驾崩,1567年3月葬入永陵。也就是说,嘉靖帝死亡距下葬,足足有三个月时间。而巧合的是,这正与《永乐大典》重抄完成时间吻合,到了4月15日,继位的隆庆帝赏赐了《永乐大典》的重录人员。\;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