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作为私人企业从业人士,在自身的地位和财产还没有得到保障之前是不可能放心进行公益捐赠的。企业公益捐赠的蓬勃发展基本上从90年代后期开始,也说明这一点。自21世纪开始,出现了“企业公民”的观念,在不同的组织发起下,已经举办过多次“企业公民论坛”。这一趋势说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正在加强,并且把个别的慈善行为与群体对社会的责任联系起来。毋庸赘言,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政府的政策和态度是起决定xìng的作用的。前面所举成功的事例都是与政府的支持、理解和鼓励分不开的。现在仅仅是开始,要使私人或企业的公益事业遍地开花,成为常见的社会现象,还有赖于各方面观念的进一步更新,有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现在进行公益捐赠的企业和个人这样为媒体所大肆宣传报道,国家对此设立各种表彰和奖项,其本身就说明这项事业还处于初始阶段,没有成为正常的、司空见惯的事物。
《财富的归宿》 第一部分宗教团体
(三) 宗教团体
1爱德基金会
宗教团体从传统上讲,慈善活动应是题中之义,不过传统的慈善布施之类不是本书讨论的范围。有一家基督教基金会值得一提,那就是爱德基金会。它是著名基督教领袖丁光训于1985年创立,惟一经过官方批准公开接受外国教会和宗教人士捐赠的中国基督教基金会。这一组织开办资金为65000美元,到2000年资产已达600万美元。它支持的项目覆盖面极广,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教育、盲目症防治与复明、赈灾、城市社区建设与乡村发展,地域遍及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爱德基金会可算是中国最大的有基督教背景的、从事公益事业的独立非营利组织,且得到政府的充分认可。它接受来自世界各地一百家以上的教会团体的捐赠,主要是西方国家,也有日本、韩国和新加坡。
三、 联合机制的出现
目前中国还没有美国“基金会理事会”或“基金会中心”那样的组织。不过近年来已经出现向着这一方向发展的协调xìng质或咨询xìng质的组织、中心和刊物,发起者既有官方也有民间。广义的“非营利组织”和特定的公益xìng组织正在形成一个专门领域,这是值得注意并令人鼓舞的发展。比较重要的全国xìng的组织和刊物如下:
1 《公益时报》
2001年民政部所属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创办的报纸,每星期三期。这是中国第一张专门致力于公民与公共福利事务的报纸。其宗旨是一方面提供需要帮助的人群和情况的信息,另一方面报道有关公益慈善的活动、组织和人物,从而宣传和推动全社会各方面关心公益事业。报道的内容包括个案事例的深度报道、有关的政策法规指南、各种组织介绍、互助活动、社区服务等等。除其他版面外,报纸还设有“企业公民”专栏,刊载企业界人士对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认识的讨论,提出如何最好地为社会服务的见解,并重点报道突出的企业公益活动。报纸不仅起到传媒的作用,而且也是组织活动中心。它已经出面组织了多次研讨会。自2004年起举办“公益论坛”,讨论与中国公益事业有关的一系列议题和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议题邀请有关学者专家与实际工作者共同讨论。
尽管该报纸隶属于政府部门,它的立意有浓厚的民间色彩,表现出为弱势群体服务的使命感。2004年6月,在该报三周年纪念之际,还出了以人权为主题的专刊,其中以大量篇幅摘登了在北京举行的一次论坛上众多学者的发言,内容主要是把保障人权写进新修改的宪法的重要意义。这些发言内容的新意在于强调人权的核心是人的尊严和公正,与公益事业相关的是,特别强调法律救助以帮助公民维权的重要xìng。这家报纸也讨论公益事业与公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