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不同疾病的挑治部位
1c痔疮挑治点:痔点一般散布在背部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c两侧腋后线的范围内,多见于中c下部,靠近脊椎。呈丘疹样,针帽大小,稍突起,略带色素,多为灰白c暗红c棕褐c浅红色,压之不褪色,有的点上可长一根毛,但须与痣c毛囊炎c色素斑等区别开。
痔点寻找困难时,可用两手在病人背部磨擦,观察痔点的出现。若同时出现两个痔点,选其明显的一个,痔点越靠近脊柱c越靠下,效果越好。
此外,也可行穴位挑治,可取关元俞c大肠俞c气海俞,也可在第三c四c五腰椎05寸处挑治,每次挑一对穴位。
2c麦粒肿挑治点:在病人患眼对侧的肩胛区内,找到粟米大c高出皮肤c淡红色c且压之不褪色的小皮疹点。
3c颈淋巴结结核挑治点:在病人两肩胛间下角以上的脊柱两侧,找到红色,小米粒大,稍高出皮肤c压之不褪色的的挑治点。
挑治方法:挑治点局部消毒,用局麻药皮内麻醉。用三棱针或粗针挑破表皮约1厘米长,将真皮层的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进行大幅度牵拉达到强刺激,最后将纤维全部挑断,至露出皮下脂肪组织为止。此时病人微痛,出血极少,挑后涂碘酊消毒,敷盖纱布,贴胶布(现可直接用创可贴),挑治后7天,再行第二次挑治。一般3次可获效。
【附录4】古老而神奇的挑治疗法
挑治疗法又称挑筋法c截根法(容易引起误会,应称为挑病筋法c截病根法),是在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用针具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临床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c肩周炎c慢性喉炎c神经衰弱性失眠c胃脘痛c腰肌劳损c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偏瘫c颈椎综合征c坐骨神经痛c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
针挑疗法源于古老的砭石c砭针,是针灸中一种特殊针法,由我国传统中医九刺中的“络刺”发展而来,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从古至今多以祖传口授的形式流落民间,无人整理发扬,故历代针灸书中无记载。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郭右陶排除外界干扰,不怕被同行讽笑,把民间挑c刮c放血等治疗痧胀的方法加以总结,写成了《痧胀玉衡》。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在治疗痧胀急症中也介绍使用针挑法c针刺法。清同治四年(1865年),吴尚先因为见到民间很多治疗方法效果甚佳,也排除一切困难,对民间各种外治疗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写成了《理瀹骈文》一书,介绍了不少民间挑治法。
挑治疗法的重点是在人体的腧穴c敏感点或一定区域内用针挑破皮肤,挑断皮内丝状纤维。这是通过疏通皮肤经络,使脏腑得到调理的一种治疗方法,有调理气血c疏通经络c解除瘀滞等作用。
(一)挑治用具
1c三棱针c圆利针c大号注射针头,亦可用普通缝衣针。
2c消毒用品c酒精棉球c碘酒和碘酒棉球c敷料c胶布等。
(二)常用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选点挑治c区域挑治和截根疗法三种。
1c选点挑治:在背部上起第七颈椎,下至第五腰椎,旁及两侧腋后线范围内寻找疾病反应点反应点多为棕色,灰白色,暗灰色等,按之不褪色,小米粒大小的丘疹此法适用于颈部多发性疖肿
2c区域挑治:在腰椎两侧旁开1~15寸的纵线上任选一点挑治,尤其在第三腰椎到第二腰椎之间旁开l~15寸的纵线上挑治效果更好本法适用于内痔出血,肛裂,脱肛,肛门瘙痒等
3c截根疗法:取大椎下四横指处,在此处上下左右l范围内寻找反应点或敏感点治疗时让病人反坐在靠椅上,两手扶于靠背架,暴露背部挑治前局部常规消毒,用针刺入皮下至浅筋膜层,挑断黄白色